行业资讯 能源 资讯详情
2025年储能市场分析:内蒙古新型储能放电补偿金突破2亿元
 储能 2025-08-19 13:51:39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内蒙古自治区在新型储能领域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据最新数据显示,该区通过市场化机制与财政支持的结合,在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已累计向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发放放电量补偿金超过2亿元,成为国内储能产业发展的标杆案例。

  一、储能放电补偿机制:政策驱动下的规模化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内蒙古通过建立“放电量补偿+现货价差”双维收益模式,有效激活了储能项目的投资信心。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建设的通知》(内能源电力字〔2025〕120号),对纳入规划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实行“一年一定、一定10年”的长期补偿政策,为投资者提供稳定收益预期。截至2025年6月底,电网企业累计转移支付放电量补偿金达20875.16万元,其中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支付19620万元,国网蒙东电力有限公司支付1255.16万元。

  二、储能市场数据解析:政策与资本的协同效应

  从具体数据看,补偿金发放规模与储能装机增长呈正相关。内蒙古通过明确收益机制,推动储能项目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吸引社会资本加速进入市场。例如,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储能系统可利用峰谷电价差和辅助服务市场获取超额收益,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消纳成本。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电网稳定性,还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参考。

  三、储能产业趋势:内蒙古成“风-光-储”协同发展的新高地

  随着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截至2024年底),储能作为电力系统调节的核心环节,正迎来规模化发展阶段。当前,该区规划的新型储能项目储备容量已超过500万千瓦,其中约60%为独立储能电站。政策支持叠加丰富的风光资源,使内蒙古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四、未来展望:数据支撑下的储能市场潜力

  当前数据显示,内蒙古的储能补偿机制已初步形成良性循环。预计到2025年底,全区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180万千瓦以上,放电量补偿金规模或突破4亿元。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深化与技术成本下降,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将进一步凸显,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内蒙古样本”。

  内蒙古通过政策创新和市场化手段的结合,成功实现了储能产业从试点到规模化发展的跨越。其经验表明:稳定的收益保障机制、风光储协同开发模式以及政府与电网企业的高效协作,是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的关键要素。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扩展,储能将成为支撑能源绿色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并为内蒙古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储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