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14日,中国光电显示产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呈现显著分化。上半年总投资规模约1035亿元,同比下降26.7%,反映出行业在技术迭代与产能调整中的深度博弈。各细分领域表现迥异:传统显示面板投资占比仍居首位但增速放缓,MLED赛道面临结构性调整,而光电材料领域逆势增长凸显战略地位。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产业链上下游正经历新一轮价值重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光电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光电显示面板领域以451亿元的投资额位居首位,占总规模的43.6%。尽管同比降幅达18.3%,但仍为行业核心支柱。这一数据表明,在全球产能过剩及技术升级压力下,企业正通过优化产线、聚焦高端产品应对竞争。政策层面,国家对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支持与地方补贴调整形成双重影响,促使厂商在成本控制和创新投入间寻求平衡。
Mini/Micro LED(以下简称MLED)以238亿元投资额位列第二,占比23.0%,但同比下降48.5%。这一波动反映行业在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尽管MLED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方向,其量产成本高、产业链配套不足等问题仍制约规模扩张。政策对新型显示技术的专项扶持,叠加消费电子市场回暖预期,或为后续增长提供支撑。
光电模组领域上半年投资额174亿元,同比下降37.8%,占比降至16.8%。这表明行业正从单纯产能扩张转向精细化发展,企业更关注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集成能力提升。例如,车载显示、AR/VR设备等新兴应用场景对模组性能的要求提高,推动企业加速技术迭代以应对市场竞争。
作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细分领域,光电材料上半年获得160亿元投资,占比提升至15.5%。这一趋势印证了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要性——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率不足曾是行业短板,政策对半导体、显示基材等领域的专项补贴与研发支持,加速了本土企业的技术突破。例如,OLED发光材料和高纯度靶材的自主供应能力提升,有效降低了对外依赖风险。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电产业投资数据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传统领域面临产能优化压力,而上游材料与新兴技术赛道则因战略价值凸显获得资本倾斜。未来,市场需求分化、国际竞争加剧以及国产替代加速将推动产业链进一步整合,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与差异化布局巩固竞争优势。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光电产业的持续加码,行业有望在结构性调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