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抽油机行业正朝着智能化、高效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传统抽油机系统面临着能耗高、工况适应性差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基于变频器的抽油机冲次自适应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和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抽油机冲次的动态调整,显著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本文将探讨该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架构、现场试验及经济效益评估,展示其在节能降耗和设备优化方面的显著效果。
《2025-2030年中国抽油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抽油机作为油田采油的核心设备,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能源消耗与开发成本。传统定冲次控制模式难以适应油井动态变化,导致电动机长期处于低效运行状态,造成能源浪费与设备损耗。据统计,抽油机系统能耗占油田总能耗的40%以上,其中低效运行导致的额外能耗高达20%~30%。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产量递减、工况复杂化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提升系统能效。
(一)工作原理及能耗分析
抽油机系统主要由地面驱动系统和井下抽油泵两部分组成。地面系统包括电动机、减速器、曲柄连杆机构、平衡装置和游梁;井下系统包括抽油杆和抽油泵。工作时,电动机通过减速器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带动抽油杆上下运动,从而驱动井下抽油泵完成抽油过程。
抽油机的能耗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电动机能耗、机械传动损耗、液力损耗和其他损耗。其中,电动机能耗占总能耗的60%~70%,机械传动损耗占15%~25%,液力损耗占5%~10%,其他损耗占5%~10%。因此,电动机运行效率的优化是抽油机节能的主要方向。
(二)变频技术的应用潜力
变频技术通过调整电动机供电频率控制转速,为抽油机提供了灵活调节冲次的能力。它可实现工况自适应,根据油井动态参数实时调整运行状态;软启动特性将启动电流控制在额定值2~3倍,减轻电网冲击并延长设备寿命;能量优化管理功能可提高功率因数至0.9以上,回收下冲程势能,优化运行曲线。变频技术为抽油机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平台,结合多参数工况识别算法和自学习控制策略,可实现系统全面智能化。
(一)系统架构与硬件组成
基于变频器的抽油机冲次自适应控制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感知层、处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感知层由多传感器网络构成,包括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抽油机的运行状态。处理层由边缘计算单元组成,负责数据处理和算法执行。执行层由智能变频器和电动机组成,负责执行冲次调节。
(二)冲次自适应技术的实现机制
冲次自适应技术的核心在于根据油井实时工况动态调整抽油机冲次,以实现最佳的能效与产量平衡。其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工况数据采集、工况特征识别、优化决策与冲次执行控制。通过多传感器网络采集抽油机运行数据,利用模式识别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当前油井工况特征,如是否抽空、是否气锁、液面高度等。基于识别结果和预设目标,采用优化算法计算最佳冲次值,最后由变频器精确控制电动机转速,实现冲次的平滑调整。
(三)控制策略
多源数据融合的动态工况识别算法:系统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结合时域特征和频域分析,实现对油井工况的准确识别。识别模型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通过对特征向量的分析,系统可识别出正常生产、抽空、气锁、蜡卡等多种工况,并给出识别置信度,为后续冲次调整提供决策基础。
基于PID-模糊控制的冲次调节逻辑:冲次调节采用PID-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对非线性特性的适应能力。通过模糊规则设计,系统可根据工况动态调整冲次,实现平稳过渡和快速响应。
安全约束条件下的极值寻优模型:冲次优化目标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最小化能耗,同时需满足设备运行安全约束。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SO),每15~30分钟进行一次全局优化,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一)试验区概况
试验选取某油田S区块的5口典型油井,这些油井具有不同的开采特点和工况条件,代表性强。
(二)节能效果量化分析
能耗降低数据对比:通过对比技术实施前后各井的单位产液能耗,评估了系统的节能效果。5口试验井的单位产液能耗均实现了显著降低,降幅在32.7%~37.5%,平均节能率达到35.4%。其中,S-01井和S-05井的节能效果最为显著,分别达到36.8%和32.7%。
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表现:系统能够根据工况变化自动调整冲次。例如,在液面下降时,系统将冲次从4.2次/min降至3.6次/min,避免抽空;在出现气锁时,系统根据气锁程度降低冲次,轻微气锁降至3.8次/min,严重气锁降至3.2次/min。自适应调整有效防止了抽空和气锁恶化,相比传统固定冲次模式,仍然实现显著节能。
(三)经济效益评估
抽油机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基于试验结果,对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系统初始投资较大,但因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设备故障率降低效益,投资回收期仅为2.28年。若考虑设备故障减少带来的维护成本降低和停机损失减少,实际回收期将进一步缩短。系统8年使用寿命内可为单井创造近25万元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
通过理论建模、系统设计与现场验证,成功开发了基于变频器的抽油机冲次自适应技术。该技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智能控制策略,实现了抽油机冲次与油井工况的动态匹配,显著降低了无效能耗。现场试验验证了技术的有效性,平均节能率达35.4%,异常工况下节能潜力更大,同时设备可靠性提升32%,经济效益显著。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与环境适应性,为油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模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