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冰淇淋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资本加速入场、巨头战略重组、新兴品牌崛起,全球市场格局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持续重塑。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冰淇淋市场规模突破680亿美元,中国以近1470亿元人民币的消费规模稳居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在此背景下,哈根达斯运营权变动与梦龙独立上市等标志性事件,折射出行业对高端化、本土化及资本效率的深层思考。本文通过梳理关键数据与战略动向,解析当前冰淇淋产业竞争态势与未来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冰淇淋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据多方信源显示,国际投行高盛计划以150亿欧元收购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多数股权。若交易完成,哈根达斯在美国、欧洲等20余国的运营权将转移至新资本方手中。值得关注的是,通用磨坊仍保留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控制权,但其已启动出售中国门店业务流程(不涉及零售渠道),预计2025年内展开谈判。
Froneri作为雀巢与PAI Partners于2016年成立的合资企业,旗下产品覆盖哈根达斯、Ben & Jerry's等高端品牌。此次交易若达成,将刷新冰淇淋行业单笔收购金额纪录,并推动区域资源整合——数据显示,欧洲市场占全球冰淇淋消费总量的35%,美国市场贡献率超22%。
另一巨头联合利华旗下梦龙品牌于2024年完成独立运营架构重组,并计划在2025年11月推动上市进程。该子公司的产品矩阵包括梦龙、可爱多等明星单品,其独立后首项举措是任命新CEO与CFO,聚焦供应链效率提升与新兴市场拓展。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
当前中国冰淇淋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外资阵营(如哈根达斯、明治)、国产巨头(伊利、蒙牛)及地方性区域品牌。2024年财务数据显示: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本土企业通过"性价比+创新口味"策略抢占中端市场,而外资品牌的高价路线正面临消费降级压力。例如,某头部地方品牌推出的"东北大板"系列,在保证原料品质前提下定价不足哈根达斯的1/3,2024年销量突破8亿支。
展望后市,行业将呈现两大核心方向:
1. 产品端:消费者对"高质价比"需求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市场调研显示,68%的中国消费者倾向选择价格区间在4-10元的产品,同时更关注奶含量、天然原料等品质指标;
2. 渠道端:线下门店体验化与线上即时配送深化融合。数据显示,冰淇淋电商渠道渗透率已达23%,较五年前增长近5倍,而高端品牌正通过"主题快闪店+社群营销"强化用户粘性。
数据驱动下的产业进化
从150亿欧元的跨国并购到本土品牌的逆势崛起,2025年的冰淇淋产业正在经历资本重组、消费升级与技术革新的多重考验。核心数据显示,全球市场增速仍保持约4%的年复合增长率,但竞争焦点已转向精细化运营与区域深耕。对于哈根达斯、梦龙等国际品牌而言,如何在保留高端定位的同时提升本土适配性,将成为决定未来市场份额的关键变量;而中国企业的快速创新,则为行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能。随着消费者需求持续细分化,冰淇淋产业的"甜蜜战争"或将进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