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数据聚焦】据行业统计,我国建筑保温材料市场规模已突破3500亿元,其中防火性能提升成为2025年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在政策推动下,头部企业在改性聚苯板、岩棉等新型材料研发上持续投入,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施工与维护短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温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青海省安全监管部门于8月4日启动的专项整治行动显示,在建筑保温材料应用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省级工作专班对全省16个住宅小区开展排查,发现多处外墙防护层破损及可燃物违规堆放问题,涉及西宁、海东等8个市州,暴露出行业全链条监管亟待强化。
省级专班排查结果显示,西宁城东区华宁苑小区1号楼存在外墙保温防护层破损现象;海东乐都区碧桂园二期4号楼出现装饰层脱落与材料裸露。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城印象二期两栋楼的防护层破损问题引发重点关注。数据显示,此次整治行动覆盖区域中,超60%的问题集中在保温层物理性损坏及防火隔离措施缺失。
当前国内头部保温材料企业在A级不燃材料研发上取得进展,但现场应用数据显示,仍有约35%的既有建筑采用早期低性能产品。在海南州共和县安居家苑,多栋楼出现保温材料脱落及孔洞破损,反映出后期维护标准执行不到位。行业监测显示,2024年全国因外墙保温引发的火灾事故同比上升18%,亟需从生产、施工到运维建立全周期管理体系。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小区外墙保温层出现开裂及整体性失效问题。果洛州玛多县河源小区与玉树州囊谦县两处住宅区的检查结果表明,在高原寒冷气候条件下,早期材料的耐久性缺陷加速暴露。值得关注的是海南州同德县丽塘小区因违规堆放可燃物被重点督办,凸显仓储管理环节的风险防控薄弱。
青海省安委会已部署限期整改措施,要求各地监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对排查出的防护层破损、材料裸露等问题实施台账式管理。针对民族地区气候特点,重点推动既有建筑外墙保温系统改造升级,并将施工企业纳入行业信用评价体系。此次行动为全国建筑保温材料安全管理提供了"隐患清单+整改时限+验收标准"的示范模板。
2025年青海省专项整治行动揭示了我国建筑保温材料应用领域的深层矛盾——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存在脱节,民族地区特殊环境加剧风险传导。随着行业重点企业加快新型防火材料推广,亟需建立覆盖设计、施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此次曝光案例将成为推动全国建筑安全法规修订的重要依据,预计年内将有超过20个省份跟进开展同类整治行动,加速淘汰低性能保温产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