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采血针行业在医疗技术进步和临床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显著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AR-T)领域,采血针的应用不仅影响着治疗效率,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随着CAR-T治疗的广泛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血针以优化全血采集过程,成为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钢针在CAR-T治疗全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两种采血针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2030年中国采血针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快速发展,CAR-T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对人体T细胞进行工程化改造,使其能够特异性靶向清除肿瘤细胞,从而实现精准治疗。与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相比,CAR-T治疗具有更长效控制肿瘤生长的潜力,且不良反应较少。我国每年新注册的CAR-T项目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已成为全球CAR-T临床试验注册数量最多的国家。在CAR-T治疗过程中,全血采集是制备CAR-T细胞的关键步骤之一,而采血针的选择则直接影响到采集过程的效率和患者的体验。
(一)一次性钢针在全血采集中的应用
一次性钢针是传统的采血工具,因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而被广泛使用。在CAR-T治疗的全血采集过程中,一次性钢针通常用于快速采集所需的血液量。然而,一次性钢针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每次采血都需要进行新的穿刺,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导致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如出血和血肿。此外,频繁的穿刺也可能增加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
(二)静脉留置针在全血采集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采血工具,因其能够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心理压力,逐渐受到护士和患者的认可。在CAR-T治疗中,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用于全血采集,还可以用于后续的补液治疗,减少了患者当日的总穿刺次数。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采血方式带来的风险,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一)全血采集总耗时比较
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CAR-T治疗的全血采集过程中,一次性钢针组的采集总耗时为(4.00±0.01)分钟,而静脉留置针组的采集总耗时为(3.86±1.07)分钟。这表明,虽然两种采血针的采集耗时差异不大,但静脉留置针在采集过程中可能更为高效。
(二)穿刺疼痛情况比较
在穿刺疼痛方面,一次性钢针组的疼痛发生率为50%(2/4),而静脉留置针组的疼痛发生率为71.4%(5/7)。这表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疼痛发生率。然而,这种疼痛通常是轻度的,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进行缓解。
(三)穿刺次数及当日治疗总穿刺次数比较
在穿刺次数方面,一次性钢针组的穿刺次数均为1次,而静脉留置针组的穿刺次数为(1.3±0.5)次。在当日治疗总穿刺次数方面,一次性钢针组的总次数为3次,而静脉留置针组的总次数为3次。这表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当日的总穿刺次数,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
在CAR-T治疗的全血采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血针至关重要。一次性钢针虽然操作简单,但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穿刺并发症的风险。静脉留置针虽然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疼痛发生率,但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总穿刺次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因此,在选择采血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需求。
(二)优化采血流程
采血针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无论选择哪种采血针,优化采血流程都是提高采集效率和患者舒适度的关键。例如,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注意输液阻断时间和弃血量的问题,以确保采集到的血液标本不被稀释。此外,护士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以确保采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钢针在CAR-T治疗全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CAR-T治疗中,使用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钢针相比,虽然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疼痛发生率,但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总穿刺次数,提高采集效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并优化采血流程,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采血针在其他类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