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首例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成功实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石油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在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2025年的全球石油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高成本、低效率的传统作业模式面临挑战,智能化装备与新兴技术成为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近日,中国自主研发的航空器完成历史性海上运输任务,为石油产业链优化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8月3日,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凯瑞鸥”成功执行深圳至惠州19-3平台的跨海飞行任务。该机型从陆地起飞后仅58分钟即抵达距离海岸线150公里的石油平台,运输物资包括紧急药品和生鲜食品。此次试飞标志着海上石油设施与陆基供应链的连接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单次运输时间较传统船舶缩短超70%,显著降低远海作业的物流成本。
“凯瑞鸥”采用创新复合翼构型,最大航程达200公里,载重能力400公斤,在南海高盐雾、强阵风环境下完成垂直起降测试。其最高时速200公里的性能参数,为应对海上突发状况提供了可靠响应能力。该机型通过优化动力系统与气动布局,解决了传统直升机在狭小平台起降受限的问题,填补了石油作业区短距高频运输的技术空白。
此次试飞验证的不仅是航空器性能,更构建了“技术-运营-场景”闭环生态。通过整合海上石油平台巡检、应急物资投送及设施安防等功能,“凯瑞鸥”将传统人工巡查耗时从数小时压缩至分钟级。这种空天地一体化模式可延伸应用于海洋工程监测、灾害救援等关联领域,预计未来三年内能使近海油气田运维成本降低25%-30%。
作为全球首例eVTOL海上石油运输实践,本次成功案例印证了智能装备对传统能源行业的革新价值。随着2025年各国加速推进低空经济布局,航空物流技术将持续重塑石油勘探开发、设施维护及应急响应体系。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正为全球油气行业开辟出绿色高效的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