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水泥 资讯详情
2025年上半年上海水泥市场统计数据及竞争分析:需求疲软与产能过剩下的行业困境
 水泥 2025-07-17 03:40:1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上半年,上海市水泥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供应端错峰生产力度加大但难改供需失衡局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水泥消费量同比下降23%,混凝土产量预计全年降幅将达20%。在项目资金紧张、基建实物工作量不足的背景下,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震荡下行。本文基于最新统计数据与市场调研结果,系统分析当前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的运行特征与深层矛盾。

  一、2025年上半年上海水泥消费量显著下滑及竞争态势分析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泥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1-6月上海市累计水泥用量814万吨,同比减少23%。各月数据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尽管4月以来降幅有所收窄,但整体需求疲软态势未改。价格方面呈现剧烈波动:年初P.O42.5散装水泥价格达235-255元/吨,较去年底下跌70元/吨,上半年均价为301元/吨,同比虽微升20元/吨,但实际走势显示行业竞争压力加剧。长三角地区作为主要供应来源(占比84%),其水泥企业普遍延长停窑时间(江苏+12天、浙江+14天、安徽+5天),反映出行业主动减产保价的努力。

  二、上海水泥市场竞争格局及区域供给分析

  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区域内部呈现结构性调整。浙江省供应占比下降3.8个百分点,而江西、湖北等沿江省份份额分别提升至7.7%和6.3%,显示区域间竞争态势变化。尽管长三角企业通过错峰生产强化市场控制力,但产能过剩矛盾仍未根本解决。统计显示,上半年上海混凝土产量2299万方,同比下降19%,其中非房地产项目用量降幅扩大至22%,基建投资实物量与计划存在显著差距。

  三、需求端结构性问题及下半年预测分析

  统计数据揭示行业深层困境: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下降17.1%,施工面积虽微增2.9%,但新开工乏力将制约后续施工量。基建领域尽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0.9%,但混凝土用量同比减少22%表明实物工作量严重不足。产业链调研显示,资金到位率不足导致项目延期普遍,贸易商应收账款风险激增。多数企业预期下半年采购量将继续低于上半年水平。

  四、产能过剩与错峰生产的矛盾分析

  当前行业面临"去产量不减产能"的结构性困境。尽管错峰生产有效缓解供应压力,但长三角地区熟料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70%。2025年上半年沿江水泥平仓价已跌至175-195元/吨,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行业自救行动初现端倪,头部企业启动熟料生产线置换方案,但产能退出机制建设亟待完善。统计数据显示,仅依靠错峰生产难以扭转供大于求的局面。

  2025年上半年上海水泥市场呈现"量价双弱"特征:消费量同比下滑23%,混凝土需求预计全年降幅达20%;价格在震荡中持续下探至成本线附近。行业困境源于资金链紧张导致的需求萎缩与产能过剩矛盾的叠加。下半年,在基建实物工作量不足、房地产新开工疲软的背景下,供需失衡料将持续。唯有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才能实现水泥行业的根本性转型。当前186项重大工程的投资计划完成率仅50.9%,凸显出行业复苏仍需突破资金与需求双重瓶颈。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水泥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