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中国供电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其中风力发电凭借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优势成为重要增量来源。在此背景下,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启动察右前旗5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通过规模化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区域市场地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供电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中节能风电近日宣布投资20.9亿元建设内蒙古察右前旗及兴和县合计50万千瓦工业园区供电项目。该项目由两家全资子公司分阶段推进,计划于2026年12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总工期约20个月。数据显示,项目资本金占比20%(4.18亿元),剩余资金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这一投资动作标志着企业正加速抢占内蒙古地区风光资源富集区域的供电市场,预计投运后可使公司整体装机容量提升约5%,进一步增强在西北地区的市场渗透率。
从近三年运营数据看,中节能风电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40亿元、51.16亿元和50.27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6.30亿元降至13.30亿元。尽管营收增速放缓(三年复合增长率-1.8%),但资产负债率持续优化至58.41%,显示出较强的财务韧性。此次项目融资结构采用"股权+债权"组合模式,在保持资本安全边际的同时,通过长期贷款平滑现金流压力。企业特别强调将建立动态风险评估体系,重点监控设备供应、并网进度及上网电价波动等供电业务关键变量。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2024年风电累计装机已达5817万千瓦,占全区电源总规模的36.8%。随着工业园区绿电直购政策落地,当地工商业用电市场对稳定低价供电的需求激增。中节能通过捆绑园区用户的定制化供电方案,既能保障项目消纳能力,又能规避传统电网交易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不过区域内大唐、龙源等央企也在加速布局,企业需在设备可靠性、运维效率等方面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5年最新统计,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422万千瓦,同比增长9.7%,其中内蒙古以183万千瓦增量位居各省首位。中节能此次投资既顺应了风光大基地建设政策导向,也契合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趋势。随着项目投产,公司供电业务的区域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但需应对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储能配套滞后等潜在挑战。未来企业可通过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拓展虚拟电厂业务等方式,增强供电服务附加值。
综上所述,中节能风电通过察右前旗项目的实施,在巩固内蒙古供电市场份额的同时,正在探索风光储一体化的新型商业模式。尽管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压力,其依托央企背景形成的资源整合优势,仍为持续提升供电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此类区域深耕策略或将成为新能源企业竞争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