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7月,中国保险业最新经营数据显示,寿险市场在保费增速企稳、产品结构优化及行业监管强化的多重影响下呈现新态势。1-5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突破2.2万亿元,其中寿险业务同比增长3.9%,而健康险与意外险则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与此同时,财险业务依托车险改革成效和非车领域扩张保持稳健增长。本文结合行业动态与数据趋势,分析当前寿险市场竞争焦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寿险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1至5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达22,797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寿险业务贡献了主要增长动力,实现原保费18,735亿元,同比增速提升至3.9%,显著高于健康险(0.9%)和意外险(-5.5%)。单月数据显示,5月份寿险保费收入2,674亿元,同比增长24.1%,创下年内新高。这一增长背后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带来的保险产品相对吸引力增强,叠加部分险企在二季度末冲刺业绩的短期效应。
行业分析指出,随着监管对负债成本管控趋严,三季度预定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调至低于2.25%水平,倒逼寿险公司加速向分红型、万能险等浮动收益类产品转型。预计未来竞争将围绕产品定价精细化、投资收益稳定性及客户服务差异化展开,低成本运营能力和长期资产配置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低位震荡(1.6%-1.7%),叠加监管新规明确要求险企不得通过“内卷式”分红竞争抬高负债成本,行业普遍预期三季度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将再次下调。这一调整不仅旨在缓解利差损压力——即投资收益低于保单承诺回报的风险——也将推动寿险公司主动优化业务结构。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保险业资产总额达38.4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7%,其中人身险公司资产规模占比超八成(33.66万亿元)。然而,在低利率环境下,如何平衡高成本负债与长期资产配置的收益缺口成为关键挑战。行业预计,未来寿险公司将更依赖多元化投资策略和科技赋能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应对这一压力。
在产寿险协同效应下,财产险市场表现同样亮眼。1-5月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7,80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车险业务贡献3,720亿元(+4.4%),非车险领域则以6%的增速实现4,085亿元保费,健康险成为非车板块最大增长极。乘联会数据显示,同期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9.2%,为车险市场提供了稳定支撑。
行业分析认为,产险龙头凭借低赔付率的家自车业务占比优势和渠道费率控制能力,在综合成本率优化上持续领先中小公司。这一分化趋势预计将在下半年延续,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从资产配置看,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稳步增长(5月末净资产达3.6万亿元)为寿险业务提供了坚实后盾。但低利率环境倒逼险企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尤其在长久期资产挖掘、另类投资拓展等方面寻求突破。
未来竞争格局中,寿险公司将面临三重转型压力:一是产品端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创造”,强化保障型与储蓄型产品的平衡;二是渠道端加速数字化升级,降低获客成本并提升客户黏性;三是风控端建立更精细的利差损预警机制。在此背景下,头部公司凭借资本实力、科技投入和品牌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2025年寿险业迈向“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新阶段
综合来看,当前中国寿险业在保费规模企稳的同时,正经历产品形态革新与行业生态重构的关键时期。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不仅将重塑产品竞争格局,更推动全行业聚焦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如何在成本管控、资产配置和客户需求响应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决定寿险公司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监管政策进一步落地与市场机制完善,中国寿险业有望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