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河北省馆陶县的田野间,一株株翠绿的艾草正焕发新生机。这片承载着千年养生智慧的土地,通过规模化种植、现代化加工和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将传统中药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2025年数据显示,当地艾草产业年产值突破3.8亿元,带动1.2万农户增收,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艾草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馆陶县艾草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养生鼻祖彭祖在此以艾入药惠及乡邻,孕育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彭艾"品牌。近年来,当地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赋能推动产业升级,2023年"馆陶艾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被列入河北省道地药材目录及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扁鹊计划"。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覆盖17个行政村,形成以天河村为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发展格局。
在现代化加工环节,企业自主研发古法制绒设备实现技术创新,采用全金属隔离工艺保障药效留存。全自动生产线日均可产出艾条、艾柱等产品超10万支,其特有的"土黄色艾绒"凭借燃烧时长与穿透力优势,在中医药市场占据重要份额。2024年全县艾制品加工企业达87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带动相关就业3600余人。
馆陶县创新构建"彭艾+"产业生态体系,将传统艾草文化融入旅游体验。游客可在艾草主题景观长廊参与古法艾灸体验,在非遗工坊亲手制作艾绒香囊,孩子们则通过研学课堂认识不同品种的艾草植物。2024年全县接待艾草主题文旅项目参观者超15万人次,相关收入同比增长40%,有效拓展了产业附加值。
展望未来,馆陶县将持续深化全产业链升级战略:在种植端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模式;加工环节重点突破精深加工技术,开发艾草日化用品、保健食品等新品类;市场层面构建电商直播矩阵与社区新零售网络。同时依托中医药康养概念打造民宿集群,推动农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力争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亿元,让千年彭艾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和健康中国的特色名片。
通过系统化布局、品牌化运营和科技赋能,馆陶县不仅守护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根脉,更蹚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振兴之路。这片飘香千年的土地上,艾草正从田间地头走向大健康产业前沿,在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交汇处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