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2020年我国野生和家种艾叶的总产量在7万吨以上,被称为艾叶的同属植物有20多种,以下是艾草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艾叶现代药用广泛,除了妇科疾病的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等病症外,还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鼻炎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泄泄、胃痛、消化道出血等,风湿痹痛类疾病如腰痛、三叉神经痛、关节炎、肩痹等,皮外科疾病如皮炎、湿疹、皮肤溃疡、阴囊湿疹、烧汤伤、痔疮、跖疣、新生儿硬肿以及癌症、疟疾、阴缩症等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艾草行业分析指出,艾叶是一味具有多种应用、多方疗效并切记谨慎剂量的药物。
艾草行业数据统计指出,我国古代已对艾草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叶二月宿根生苗成丛, 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收以灸病,甚验。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草医”。
艾叶再生能力强,类似其他草类药材,能收多次。河南产区为例,一年产新四茬,通常第一茬在农历三月初,第二茬在端午节,第三茬在中秋节前后,而最后一茬在中秋后。平均亩每亩产干全草约1000公斤,纯叶约600公斤左右。
产业链发展相对成熟,产业规模也较大。仅河南南阳艾草全产业链注册公司就有1029家,包括加工企业326家、销售企业547家、艾灸馆26家、艾草行业技术培训机构4家;网络电商遍及全国各地,预估3000余家,其商户80%在南阳,年销售额达80亿元,带动艾草种植20万亩,野生艾草开发利用12万吨,促进近10万户艾农增收。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等出台《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艾草行业数据统计指出,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百种大宗、道地药材种植、生产,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2020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0年~2030年)》。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以上便是艾草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