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利润增长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工业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5月27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尽管整体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但不同所有制类型、行业门类及区域间表现显著分化: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而私营企业和制造业则分别以4.3%和8.6%的增速成为增长主力,折射出当前工业经济结构转型与效率提升并存的新特征。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21170.2亿元,但企业性质分化明显: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022.8亿元,同比下降4.4%,而私营企业以5706.8亿元的规模保持4.3%增长。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表现稳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至5429.2亿元。这一对比表明,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展现出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作用持续强化,1-4月实现利润总额15549.3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电气机械(+15.4%)、计算机通信设备(+11.6%)等高端制造领域增速亮眼。相比之下,传统能源行业面临转型压力: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26.8%,煤炭开采与洗选业更是暴跌48.9%,反映出绿色低碳政策对产业格局的深远影响。
尽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至43.44万亿元,但每百元营收中的成本仅微增0.19元至85.54元,费用支出则同比下降0.20元。这一数据表明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对冲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压力。同时,资产周转效率有所改善,人均营业收入达178.2万元,同比增加5.9万元,但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21.0天,显示供应链环节仍存在积压风险。
在经营效益方面,电力热力行业(+4.4%)和石油煤炭燃料加工等传统领域呈现修复态势,但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同比延长4.0天至70.3天,企业资金链压力加剧。值得注意的是,黑色金属冶炼业实现由亏转盈,与基建投资回暖形成呼应,而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5.1%则反映消费复苏的不均衡性。
总结
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工业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韧性与挑战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私营企业、高端制造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增长核心引擎;另一方面,传统能源行业转型阵痛、供应链效率瓶颈和应收账款风险仍需关注。随着政策持续发力优化产业结构,预计下半年工业企业利润结构将向更高附加值领域加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