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化工 资讯详情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甲烷减排挑战与机遇
 甲烷 2025-05-23 17:09:4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甲烷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主要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8倍(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数据),且在大气中存留时间较短,因此成为国际社会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近年来,中国通过能源、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重点行业的系统性控排行动,在甲烷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计划于2035年前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的自主贡献目标。本文聚焦我国甲烷控排进展与未来方向,探讨其多维度效益及面临的挑战。

  一、甲烷控排的战略意义与全球背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甲烷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甲烷排放对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升温的贡献率接近30%,而全球年均甲烷排放量高达5.8亿吨(2023年数据)。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减排兼具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协同效应和安全价值。中国作为煤炭生产与消费大国,煤矿瓦斯等能源领域是甲烷逃逸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全球煤炭行业甲烷排放总量的40%(约2500万吨/年)。国际社会正加速推进甲烷管控行动,而中国已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国际合作,在重点领域形成控排合力。

  二、我国甲烷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能源领域,煤矿瓦斯利用量持续提升,油气生产厂站的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方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稻田甲烷排放控制技术不断优化。同时,政策工具创新为减排注入动力:修订后的《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将禁止排放的瓦斯浓度限值从30%降至8%,并开发了针对低浓度瓦斯利用的碳信用方法学。此外,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观测网络建设以及透明度报告提交等基础能力持续强化,为精准控排奠定数据基础。

  三、未来重点领域与技术突破方向

  下一步需深化能源、农业及废弃物处理领域的系统性治理:

  1. 能源行业:严格管控油气田放空甲烷,推广低浓度瓦斯(<8%)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修订标准和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回收风排瓦斯,解决当前占煤矿封排总量约80%的低浓度瓦斯利用率不足问题。

  2. 监测体系:构建智能化温室气体观测网络,完善甲烷排放因子数据库更新机制,提升核算精度与动态追踪能力。

  3. 协同减排:推动甲烷与其他温室气体的联控技术研发,探索多污染物治理的综合解决方案。例如,在煤炭开采中同步实现瓦斯利用、安全生产和碳足迹降低的多重目标。

  四、自愿减排市场的作用与挑战

  自愿减排机制为煤矿甲烷减排提供了关键支持。通过开发碳信用方法学,低浓度瓦斯利用项目可获得额外经济收益,促进技术推广与企业参与度提升。然而,当前仍面临成本过高、技术瓶颈和利润空间压缩等难题:例如,80%以上的低浓度瓦斯因缺乏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而未被有效利用。需通过政策引导(如研发补贴)、跨部门协作及公众意识提升,推动形成“技术研发—市场激励—规模应用”的良性循环。

  总结

  甲烷控排是中国实现气候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与促进绿色转型的核心抓手。当前进展表明,多领域协同治理与技术创新是减排的关键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监测能力、完善市场化机制,并攻克低浓度瓦斯利用等技术难关。随着2035年自主贡献目标的推进,甲烷控排将在中国“双碳”战略中发挥更突出作用,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中国方案与实践经验。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甲烷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