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3日,在全国2024/2025制糖期收官之际,云南省以初步预估产糖量245万吨的成绩,刷新了甘蔗制糖史上的最高纪录。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云南在甘蔗种植与制糖加工领域的持续深耕,更展现了产业在复杂环境下的强劲韧性。作为全国收榨的“收官产区”,云南以亮眼表现为国家食糖安全注入信心,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糖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云南省2024/2025榨季产糖量达245万吨,较往年实现近六成增长,成为全国糖业版图中的关键力量。这一突破性成果源于多维度的努力:从甘蔗种植端的规模化与技术升级,到制糖加工环节的效率提升,云南蔗糖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在气候波动、成本压力等多重挑战下仍保持稳定输出。数据显示,本榨季全国总产糖量预估为1120万吨,其中云南贡献超两成份额(约21.9%),凸显其核心地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食糖市场放开以来,云南蔗糖产量始终围绕200万吨水平波动,展现了成熟的产业基础与抗风险能力。尽管期间经历气候异常、国际市场震荡等冲击(如海南本榨季减产近两成),云南通过技术革新与种植结构调整实现“蓄力抬头”。例如,广西作为传统大省虽增产28.36万吨(增幅4.59%),但云南的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量达历史峰值)更显产业活力。
从各产区表现看,云南与内蒙古、新疆形成“三强并进”态势。新疆以45.77%增幅贡献25.56万吨增量,内蒙古增产13.05万吨(+24.45%),而云南则凭借绝对体量稳居第二。这种分布既反映资源禀赋差异,也印证了云南在甘蔗种植面积与加工能力上的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总产量的稳步提升(较去年增长约6-7%)离不开云南等产区的“压舱石”作用。
站在历史新高的起点,云南糖业仍需应对气候变化、成本攀升及国际竞争等长期课题。通过优化产业链协同(如推广机械化种植)、深化绿色低碳生产(如节能技术应用),以及强化市场风险管控,产业有望在保持高产的同时实现“质”的跃升。例如,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可提升甘蔗单产,而低碳加工工艺则能降低碳足迹,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结语:
云南蔗糖产业以245万吨的亮眼成绩,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更彰显了其作为国家糖业战略支点的价值。从稳定基础到突破性增长,云南通过技术赋能与全产业链优化,在复杂环境中走出了一条兼具韧性与创新的发展路径。未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和全球市场格局演变,云南蔗糖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为保障我国食糖安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