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燃气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国际合作成为推动低碳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燃气行业盛会,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于2025年5月20日至23日首次在中国北京举办,吸引了来自70余个国家、超过2700名代表参与,并创下历届参展企业数量与展区面积新高。这场被誉为"燃气行业奥林匹克"的盛会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LNG)领域的影响力,更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燃气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自1931年在伦敦启动以来,世界燃气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此次首次落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及LNG进口国,中国近年来的能源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经验受到国际关注。本届大会以"赋能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壳牌、道达尔等200余家海外油气巨头和国内"三桶油"、新奥集团等头部燃气企业齐聚北京。同期举办的5万平方米展览中,约300家展商集中展示了涵盖生物天然气、绿氢制备、碳捕集技术(CCUS)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申能集团在展会上首次系统披露了其"三步走"战略规划:通过生物天然气生产、生物质气化及绿氢+CCUS制备绿色甲醇的路径,加速能源脱碳。其中,与城投集团等合作的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将于2025年底建成投产,并已实现松林养猪场沼气入网和老港湿垃圾处置场生物天然气并网。这一案例凸显了中国在生物质资源利用方面的先行实践。
日本燃气协会则展示了其研发的"电制甲烷(e-甲烷)技术",该技术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燃料,并借助CCUS实现碳循环闭环。相比传统天然气,e-甲烷碳排放更低且可直接接入现有管网,无需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协会目标到2050年将日本城市燃气90%替换为低碳能源,其在大阪世博会的成功示范应用也为中国等使用成熟燃气网络的国家提供了技术参考。
天然气领域的跨国合作成为大会焦点之一。作为中国第四大LNG供应商,某东南亚企业(注:原文中未披露具体名称)通过长期协议每年向中国市场供应约800万吨LNG,其中540万吨由其与申能集团25年长协锁定,支撑了上海市超半数天然气需求。该企业在展会上强调,中马建交50周年为双方能源合作注入新动能,并计划进一步拓展在华业务。
中国燃气集团则通过智慧厨房系统、定制化能源解决方案等创新产品,瞄准东南亚和澳洲等新兴市场。其负责人透露,泰国因城市集中度高、经济稳定及消费能力较强,被视为海外扩张的优先目标。这种"技术+场景"的输出模式,展现了中国企业从传统能源供应向综合服务转型的战略布局。
大会不仅聚焦技术展示,更凸显了燃气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趋势。例如,某科技零售企业通过沉浸式厨房展区,将智能安防系统与燃气设备深度融合,并借助动态大屏呈现全屋能源管理方案,推动家庭用能向低碳化、智能化升级。这种"硬件+服务"的生态模式,为全球燃气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场景创新范例。
结语:从北京出发,迈向可持续未来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更通过技术共享与产业合作加速了国际社会的低碳转型进程。无论是生物天然气、绿色甲醇等清洁能源的产业化推进,还是e-甲烷等技术创新的跨境推广,均体现了燃气行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独特价值。随着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这一盛会,未来能源结构的重构与合作网络的拓展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