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燃气行业在供气规模、安全保障和运营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近年来燃气安全事故频发,凸显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的紧迫性。继续教育作为提升燃气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环节,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燃气行业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燃气行业继续教育现状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旨在为燃气行业从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燃气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燃气行业是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安全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极高。然而,当前燃气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匹配度不高
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与岗位需求脱节
燃气行业从业人员分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运行维护及抢修人员三大类,不同类别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和考核要点各不相同。以燃气管网工为例,当前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传统人工巡线展开,缺乏对机载、车载激光甲烷智能巡检、AI泄漏诊断新技术等专项课程,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
部分技术指标未同步国家最新标准规范
随着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推进,燃气相关标准规范不断更新。例如,《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由行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推荐性标准,而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尚未与这些最新标准同步。以GB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为例,该规范自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目前的课程尚未进行充分更新调整,无法满足燃气安全的新形势要求。
(二)教学模式及方法创新不足,沉浸式教学应用率低
集中式理论面授,工学矛盾突出
燃气行业规模分析提到燃气行业从业人员须参加至少30学时的继续教育课程,但目前大多数继续教育仍以集中面授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方式要求学员脱产培训,给一线操作层人员带来较大不便,特别是负责燃气管网巡检、抢修工作的员工,很难保证按时参加集中面授,导致工学矛盾突出。
灌输式教学,学员参与度低
现有的以教师讲、学员听记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虽然对部分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员有一定效果,但弊端明显。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导致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学员参与度低。
实践资源匮乏,实操能力培养受限
教学资源匮乏是当前实践教学中的显著问题。例如,在地下燃气管网泄漏抢险教学中,虽然引入了VR和AR技术进行模拟训练,但这些高危场景虚拟仿真培训的覆盖率仍然很低,导致员工在面对真实事故时往往手足无措。
(三)评价体系单一,缺乏实操能力与业务能力评估
过度依赖笔试考核,忽视实操作能力评价
现有的继续教育考核体系主要依赖笔试来评估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例如,某燃气企业的一名员工在笔试中获得满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严重失误,导致燃气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单一静态评价,脱离业务目标
当前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通常采用“以考代评”的模式,未将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改善纳入考核范畴。例如,某燃气公司员工在继续教育考试中通过,但在日常巡检工作中仍有高达30%的隐患点被遗漏。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提升燃气行业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基于岗位能力画像,重构课程体系;同步标准规范,优化教学内容
以“岗位能力画像”为基础,构建“教-学-用”闭环课程体系
针对燃气行业的不同岗位需求,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行业专家访谈及工作日志分析,形成详尽的岗位能力画像。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赋能实训环节,通过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构建“教-学-用”一体化的闭环课程体系。例如,通过工单系统数据分析发现,80%的燃气管网事故由第三方施工破坏造成,为此特别设计《管网巡检防第三方破坏十大场景》课程,提高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教育针对性。
同步国家最新标准规范,优化教学内容
成立专门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及时识别和获取与燃气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将其转化为适用于各个岗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课程开发小组每季度根据行业规范的更新和技术迭代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继续教育内容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二)多途径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突破高危场景实训瓶颈
开发“微课+直播+实训”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破解工学矛盾
首先,开发线上微课资源,将教学内容细分为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进一步拆解为时长5-8分钟的短视频,便于学员随时回看。同时,利用AI技术开发“燃气知识问答机器人”,为学员提供24小时在线答疑支持。其次,每月邀请行业资深专家进行线上直播,分享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最后,每季度组织为期2天的线下实训,重点演练VR教学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加强学员的实操能力。
游戏化学习,实现学员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参与”
借助安全积分系统,将学习任务转化为类似“经验值”的游戏机制,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和模拟演练过程中可获得积分或实物奖励。设计情景闯关游戏,如“小区燃气设施隐患排查大闯关”,学员扮演巡检员角色,在虚拟社区环境中进行隐患排查,系统实时评分并反馈错误点,帮助学员加深对燃气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虚实融合,实现高危场景“低成本实训”
开发手机端VR应用,如“燃气应急演练模拟器”,利用低成本VR眼镜模拟地下燃气管道泄漏、燃气调压站爆炸等高危场景,学员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全链条操作。通过AR智能眼镜实现“专家远程标注指导”功能,现场员工在维修设备时可实时接收专家的故障排查指引,提高维修效率和安全性。
(三)构建覆盖“知识掌握、技能实操、效果考核”的多维评价体系
开发“VR/AR+AI”智能评分系统,进行技能实操评价
构建VR和AR技术相结合的智能评分系统,革新技能实操评价方式。该系统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自动记录学员的操作步骤,生成详尽的评分报告。同时,利用AR技术辅助实操评估,通过AR眼镜录制员工在实际现场维修过程中的动作,AI技术自动识别动作的规范性,包括工具选取及使用是否正确、防护装备佩戴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等指标。
利用数据穿透式追踪,进行教学效果考核
将继续教育培训的参与情况与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关联,如隐患排查记录和设备维修工单等,对关键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同步更新至考核评价系统。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考核,确保继续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相连。
三、总结
燃气行业继续教育对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确保燃气安全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当前,燃气行业继续教育存在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匹配度不高、教学模式及方法创新不足、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依据岗位能力需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同步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采用混合式教学、游戏化学习、虚拟与现实结合等创新手段,解决高风险实训的难题;在考核评价方面,建立包含理论知识、实操技能、教学效果考核的多维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燃气行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质量,为燃气行业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