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浪潮下,成都正以创新场景为突破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通过整合前沿科技与地域文化资源,这座城市正在构建具有沉浸感、互动性和情感共鸣的新体验模式。今日召开的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及“文创天府·蓉耀未来”主题发布会,将进一步释放文旅产业的创新动能,为行业探索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成都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将历史典故、地域特色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体验。从“夜游锦江”的光影艺术到敦煌莫高窟的VR重现,创新场景成为连接游客与文化的桥梁。例如,“夜游锦江”通过声光电技术打造动态画卷,让静态装置在夜间化身为沉浸式剧场;而“寻境敦煌”则借助三维建模、AI交互等手段,使千年壁画以虚实融合的方式焕发新生。
这些案例表明,数字文创的赋能不仅在于技术展示,更在于通过故事化叙事唤起情感共鸣。游客从被动观赏者转变为互动参与者,在体验中深度感受文化魅力。例如,生成式AI导游能根据个人兴趣定制讲解路径,甚至与游客展开趣味对话,进一步强化参与感。
文化旅游的创新场景已突破单一业态边界,延伸至体育、会展等关联领域,并形成显著的经济辐射效应。以演唱会为例,数据显示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超60%,带动周边消费逾2000亿元,印证了“文化+科技”对体验经济的催化作用。
在会展领域,“寻境敦煌”的成功模式正成为行业标杆:通过VR/AR、传感交互技术构建可感知的文化叙事空间,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体验。体育产业则借助数字技术放大原生态文化的传播力,如贵州“村BA”“村超”借助短视频平台实现现象级扩散;山东日照景区的“撒蛤蜊”创意互动,则以情感化场景引发社交裂变,助力地域形象破圈。
今日发布的76条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供需机会清单,标志着成都正通过系统性规划推动资源整合与创新落地。这些清单涵盖数字文博、智慧文旅、智慧体育等多个领域,为技术提供商、内容创作者和运营方搭建精准对接平台。例如,生成式AI在行程规划中的应用需求,将引导更多企业开发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而虚实融合空间的建设,则需要硬件厂商与文化IP持有者深度协作。
总结:数字赋能下的文旅新范式
从技术驱动到情感共鸣,成都通过创新场景重构了文化旅游的价值链条。无论是“夜游锦江”的诗意画卷,还是敦煌艺术的数字化重生,都印证了一个趋势:当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时,既能创造经济价值,更能激发文化生命力。随着今日发布会释放的产业机遇清单落地,成都正以数字文创为支点,撬动更广阔的体验经济空间,并为中国文旅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公开行业报告及案例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