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行业动态聚焦未来增长路径
在2025年5月21日召开的科创板细分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上,多家企业集中展示了先进轨道交通领域的最新进展。根据国铁集团数据,202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新增高铁里程突破2400公里,路网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行业正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双向发力,为市场注入增长动能。
根据国铁集团规划,到203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8万公里,其中高铁6万公里,较当前规模分别提升约11%和25%。2025年计划完成基建投资5900亿元,并投产新线2600公里。这一目标与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形成呼应,明确要求加速构建“全国123出行圈”和“全球123物流圈”,推动区域路网协同优化。
行业参与者普遍认为,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将带动工务工程产品、智能调度系统等细分市场扩容。例如,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其核心业务聚焦高铁扣件及轨道部件研发,正通过智能化生产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并同步拓展地铁与市域铁路领域的新技术应用。
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轨道交通与新能源领域的关键组件,成为本次会议的技术焦点。某头部企业透露,其8英寸SiC晶圆产线将于2025年底投产,届时将形成覆盖6-6500V全电压等级的MOSFET产品矩阵。当前6英寸产线年产能达2.5万片,第三代平面栅技术已定型,并计划于2025年突破新能源汽车主驱模块批量供货瓶颈。
数据显示,该企业在乘用车功率模块市场占有率已达13.7%,与多家头部车企进入送样测试阶段。其开发的C-Power 220s平台产品已完成验证,未来将重点发力充电桩、光伏逆变器等场景。企业强调,在技术迭代中已布局第五代SiC方案,力求通过工艺优化逐步缩小与国际龙头的技术差距,并提升毛利率水平。
面对行业竞争加剧,企业普遍选择“深耕核心市场+拓展成长领域”的双轨策略。在铁路信号控制领域,某通信技术公司计划加大海外市场投入,依托AI与物联网技术推动智能调度系统升级;而在工务工程材料方面,另一家企业则通过科研一体化、生产协同化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并加速新材料研发以应对极端环境下的轨道维护需求。
企业普遍预期,2025年经营重点将集中于三方面:一是保障国家铁路重点项目配套供应;二是通过智能制造降低边际成本;三是加强与新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交叉应用。例如,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积累的可靠性经验正被迁移至工业电源和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总结:创新与基建共振打开增长空间
2025年的先进轨道交通行业呈现出“投资稳基础、技术拓边界”的双重特征。在政策持续加码路网建设的同时,碳化硅器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正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企业通过产能扩张、市场多元化和研发深度布局,有望在高铁网络完善与新能源转型中实现业绩跃升。未来,行业增长将更多依赖技术自主化程度提升及国际化市场的开拓能力,为投资者提供长期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