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1日
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依托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重庆,通过创新多式联运模式和优化通关机制,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发挥枢纽作用。其中,自2024年10月启动的"东盟快班"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跨境运输新通道正重塑亚欧贸易格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重庆"东盟快班"累计完成1100多标箱货物运输,货值达到16.5亿元人民币。该线路通过整合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资源,将东盟至欧洲的货运时间压缩至20天左右,较传统海运节省5-10天。其创新采用全程"一单制"服务模式,实现货物在重庆集结后一次性完成通关、付费和运输流程,显著提升物流效率。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的新鲜水果与工业品通过该通道快速进入欧洲市场的同时,中国西南地区的机电产品、化工原料也加速流向东南亚及欧洲消费者手中。
重庆依托"四向联通"的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纵轴、中欧班列为横轴、长江黄金水道为补充的物流网络。在铁路运输方面,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每日高效运转,龙门吊昼夜作业保障货物集散效率。例如,四川生产的笔记本电脑配件、湖北化工产品、西北地区的农副产品均在此集结发往东盟;而东南亚进口的热带水果则通过班列48小时内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双向流通机制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随着运输时效和可靠性提升,重庆正加速打造枢纽港产业园,吸引跨境贸易与加工制造产业集聚。数据显示,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汽车整车出口班列从重庆出发后仅需13-15天即可抵达欧洲市场,较传统海运节省超半数时间。这种效率优势推动更多企业将重庆作为区域物流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带动仓储、金融、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增长。未来随着通道网络持续优化,预计将进一步激活中国与东盟、欧盟间的经贸合作潜力。
综上所述,重庆"东盟快班"的常态化运行不仅构建起高效的跨境运输走廊,更通过"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联动效应,成为新时代中国扩大开放的重要实践。这条贯通亚欧的新动脉正持续释放区域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为全球供应链重构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