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家诞生于1954年的老牌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高端装备领域持续突破。作为中国轴承工业的重要代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不仅见证了行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更通过智能化改造与核心技术攻关,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的生动案例。从特大型轴承到精密医疗设备组件,这家企业正以轴承为支点,在高端制造赛道上书写新的篇章。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轴承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洛轴的历史始于1954年,其初创时期的厂房与装配车间(20世纪50年代影像记录)承载着中国轴承工业的早期探索。从1966年特大型轴承的质量检验到2010年特大型轴承车间的建成,这家企业在关键装备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洛轴持续参与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在风电变桨轴承、航空轴承、盾构机轴承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与生产中贡献核心力量。今年5月拍摄的医疗CT机轴承与地铁列车轴承产品,正是其技术实力的最新体现。
面对行业竞争与市场需求升级,洛轴将技术创新作为战略支点。通过引入智能工厂系统(2025年5月影像显示AGV自动运输车、数控机床等设备),企业实现了从生产流程到质量管控的全面数字化升级。轴承钢珠加工精度提升至微米级,产品合格率显著提高。例如,在风电领域,今年新推出的变桨轴承凭借高可靠性设计,已应用于多个大型新能源项目;航空轴承则通过轻量化与长寿命优化,满足复杂工况需求。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洛轴近年来不断拓展应用边界。从地铁列车的平稳运行到盾构机的地下穿行,其定制化轴承解决方案覆盖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今年5月展示的产品中,医疗CT机专用轴承通过低噪音与高旋转精度设计,有效提升了设备检测效率;而特大型轴承车间则为能源、船舶等行业提供了关键部件支持。这些案例印证了洛轴在“专精特新”方向上的持续深耕。
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智能工厂,通过自动化产线与数据驱动管理,实现了轴承生产的全流程优化。质检环节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如工人实时质检场景影像),大幅减少人为误差;AGV运输车在车间内精准配送物料,缩短了生产周期。数据显示,智能化改造使单位产能提升约30%,同时能耗降低15%以上。这种“智造”模式不仅巩固了洛轴在国内轴承市场的领先地位,更为其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总结
从初创时期的厂房到如今的智能工厂,洛阳轴承集团以技术创新为纽带,在高端化与智能化道路上不断突破。通过深耕关键核心技术、拓展多领域应用场景,并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效率跃升,这家老牌企业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动能,洛轴有望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