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召开。以"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为主题,会议通过多维度交流展现了A股市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作为连接国际资本与中国资产的重要桥梁,本次大会聚焦可持续金融、ESG实践及跨境合作等议题,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洞察中国市场价值的核心视角。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数据显示,卢森堡交易所作为全球债务证券领域的主要枢纽,管理着覆盖98个国家、1700家机构的46,000只证券产品,总规模达80万亿欧元,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高达90%。这一国际化的市场架构为可持续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绿色债券市场的先行者,该交易所自2007年推动全球首只欧洲投资银行气候债券上市后,持续引领行业标准。至2025年,其绿色交易平台已累计募集1.2万亿欧元资金投入可持续项目,成为跨境资本支持低碳转型的标杆案例。
中国与欧洲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协同效应显著。自2016年中国银行发行首只欧洲绿色债券以来,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通过卢森堡交易所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为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些实践不仅加速了中国绿色资产的国际化进程,也印证了跨境合作对ESG市场发展的关键作用。当前,中国发行人累计在欧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展现了中资机构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角色。
面对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统一标准是深化合作的核心要素。2021年推出的首个中欧联合可持续金融术语库(CBD),为双方在绿色债券交易、CSRD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及FFDR金融工具市场法规等领域建立了沟通桥梁。今年正值中欧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这一分类体系的完善不仅解决了跨境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成为推动全球ESG标准趋同的重要实践。
本次大会通过多维度讨论揭示:深圳市场的开放创新正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共振。从欧洲交易所的全球化布局到中国绿色债券的海外发行,再到术语标准化建设,这些举措共同构建了资本跨境流动的新通道。随着中欧合作机制持续深化,中国市场不仅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捕捉增长机遇的窗口,更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向低碳、高效转型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