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休闲零食市场的蓬勃发展,专注于梅类产品生产的溜溜果园重启上市计划引发关注。从2019年首次终止IPO到今年冲刺港股,这家以“溜溜梅”品牌闻名的企业在经历渠道转型与资本压力后,正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新一轮增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果园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溜溜果园的核心产品包括梅干零食(占比60%)、西梅及梅冻。2024年公司营收达16.16亿元,其中西梅和梅冻分别以35.5%和33.5%的复合增速推动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业绩增速显著提升至22.4%,主要源于直销渠道的战略调整:通过绑定零食量贩店(如鸣鸣很忙、好想来体系),直销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4%猛增至59.2%,带动前五大客户贡献超33%营收。这一转型不仅重塑了销售结构,更成为业绩爆发的关键引擎。
尽管今年综合毛利率降至36%(2022年为38.6%),但公司通过费用管控实现净利率逆势提升至9.14%,较2022年的5.83%增长超50%。销售费用率从24.08%压缩至19.19%,管理费用率也下降0.8个百分点。这种降本增效与大客户规模化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直接相关,尤其梅干零食毛利率虽从39.6%降至32.1%,但规模效应抵消了部分压力。
公司面临显著的营运资金挑战:截至今年末,存货达5.24亿元(占总资产31%),周转率仅2.18次,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因A轮投资者行使赎回权导致现金流出超2.6亿元,叠加3.21亿元短期借款与金融负债压力,资产负债率达63%。通过D轮融资补充0.75亿元后仍需依赖IPO缓解资金链风险,尤其是若今年未上市,还需面临约8000万元的D轮赎回义务。
行业数据显示,梅制品零食未来五年增速或达13.65%,天然果冻更以近40%增速领跑。若公司能维持现有增长态势,五年营收有望翻倍。参考港股食品饮料板块18.7倍平均市盈率,按今年净利润1.48亿元测算,估值约27.68亿元,较D轮增值26%。但需注意历史业绩波动与存货管理短板可能影响溢价空间。
总结
从溜溜果园此次冲刺IPO的动因可见,其发展轨迹与休闲食品行业结构性变革深度绑定。通过抓住线下零食店红利实现业绩跃升,在毛利率承压下优化费用结构提升净利率,同时面临资金链压力倒逼加速资本化进程。这一案例既展现了传统零食品牌在渠道变革中的转型路径,也揭示了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中的生存挑战。资本市场能否给予其合理估值,不仅关乎企业当前财务健康度,更取决于未来在产能效率与新品矩阵上的持续突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