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电力 资讯详情
广东多能互补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并驾齐驱
 电力 2025-05-20 08:50:2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在全国率先实现110千伏新能源电站全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活力,更标志着区域能源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一、首破壁垒:110千伏新能源电站开启市场化新纪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广东9座总容量达46.2万千瓦的110千伏新能源电站正式接入现货市场,单日交易电量突破808.1万千瓦时。这批涵盖风电场与光伏电站的项目分布于汕头、韶关等地,标志着南方电网区域内首次实现该电压等级新能源电站的市场化运营。通过直接参与电力市场竞争,这些项目将与其他电源机组共同承担系统调节责任,进一步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二、技术赋能:渔光互补模式释放绿色效益

  以汕头鮀莲街道88兆瓦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为例,其1600亩的建设规模不仅创造了年均1.2亿度清洁电能的产出能力,更通过"水面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开发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该项目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充分印证了新能源项目在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间的平衡潜力。

  三、机制创新:市场化进程跑出广东加速度

  自2022年启动新能源现货交易试点以来,广东省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截至2024年初,全省220千伏及以上新能源场站已全量入市,总规模超1700万千瓦;到2025年4月,统调风电和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大关。通过建立报量报价的竞争机制,市场在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战略前瞻: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先行示范

  广东此次改革突破具有多重示范意义:既为新能源电站提供了价格发现与收益优化的新通道,又通过市场化信号引导电源合理布局;同时倒逼电网企业提升灵活调节能力,加速储能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实践成果为全国范围内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结而言,广东在110千伏新能源电站入市领域的探索,系统性破解了清洁能源消纳与价值实现的双重难题。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加快,这种将市场化机制嵌入能源转型全过程的创新模式,将持续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电力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