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加速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引擎、融合为路径,在文旅演艺、研学教育、商业消费及体育运动等领域探索出多维度发展新模式。从江西南昌万寿宫的夜经济到河南开封武侠城的实景剧演出,从广州正佳广场的文商旅综合体到新疆阿勒泰的滑雪胜地,跨界融合正在重塑旅游产业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旅游演艺作为景区核心吸引力持续升级,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以陕西华清宫《长恨歌》为例,该剧20年累计演出6000余场,吸引观众超1300万人次,直接票房收入达33亿元,并带动区域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其成功经验在于将历史故事与实景舞台结合,在地化叙事增强文化沉浸感。同类案例中,江西赣州《长征第一渡》通过高科技手段再现红色征程,2023年首演至今已接待观众24万人次,仅今年4月便吸引研学团1万多个;河南万岁山武侠城每日推出近1000场次实景演出,以《三打祝家庄》等水浒主题剧目和非遗技艺表演提升游客参与度。专家指出,旅游演艺需在互动性、场景化设计上下功夫,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
旅游业与教育的结合催生新业态,推动“游中学”模式迭代升级。安徽黄山构建起覆盖自然科考、文化体验等领域的立体研学网络,将传统景点打卡转向深度育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创新开发《八一说》革命旧址课程,通过沉浸课堂和场景解密等形式吸引线上线下百万人次参与;景德镇陶博城国际研学中心打造33门基础课程,涵盖陶瓷艺术、历史科学等多领域,年接待全球20多个国家的青少年交流。数据显示,当前研学游已成文旅行业增长最快板块之一,专家建议需加强跨学科课程开发,并培养兼具教育与旅游背景的专业人才。
商业综合体通过文化植入和业态创新开辟新空间,广州正佳广场凭借极地海洋世界、大唐千灯会等特色项目,年接待量达5000万人次,成为国家级文旅融合标杆;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依托明清建筑群举办民乐表演、跨年派对等活动,开业三年累计迎客7400万人次,获评国家4A级景区;唐山宴则从餐饮企业转型为文化体验综合体,开发伴手礼品牌并实现多产业联动。这些案例表明,文商旅融合需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场景间找到平衡点,创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新地标。
体育赛事与旅游资源的结合正打开发展新蓝海。新疆阿勒泰凭借“人类滑雪起源地”IP,建成13家滑雪场232条雪道,将军山等度假区带动周边酒店餐饮业快速发展;海南万宁以冲浪运动为突破口,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黎族田新村通过发展冲浪经济实现村民增收;江西武功山连续17届举办帐篷节,结合高山草甸特色吸引户外爱好者超50万人,其星空观测、越野赛事等项目持续提升体验价值。专家建议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推动体育设施与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释放体旅融合的乘数效应。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通过“旅游+”模式实现多产业联动发展,在文化赋能、教育深化、商业创新和运动体验等领域构建起多元化产品矩阵。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跨界融合,不仅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更推动形成主客共享、多方共赢的文旅生态体系。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消费需求升级,旅游业将继续在创新融合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