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两家主要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与华虹公司的业绩出现显著分化。在市场需求波动及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芯国际凭借产能提升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而华虹公司则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与此同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通过旗下子公司对两家企业的持股进行调整,减持动作引发市场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芯片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中芯国际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归母净利润达13.56亿元,同比激增166.5%。公司表示,业绩大幅攀升主要得益于晶圆销量增长及产品组合优化。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达89.6%,较去年同期的80.8%和上季度85.5%均有提升。展望二季度,中芯国际预计收入环比将下降4%6%,毛利率维持在18%20%区间,并强调下半年需应对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同期华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3亿元,同比增长18.66%,但归母净利润仅为2,276.33万元,同比暴跌89.73%。公司指出,研发投入增加、所得税抵免减少及外币汇兑损失是利润下滑主因。尽管华虹制造项目产能爬坡进度符合预期,且产能利用率保持满载,但市场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预计二季度营收将在5.5亿至5.7亿美元之间,毛利率约7%9%。
值得关注的是,大基金旗下全资孙公司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一季度大幅减持中芯国际6,597.72万股及华虹公司633.3万股;同时,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对华虹公司减持1,237.96万股。这些动作反映出资本层面对行业短期波动的谨慎态度,同时也可能推动企业加速技术升级与市场布局。
综上所述,国内芯片代工领域在2025年开年呈现明显分化态势。中芯国际通过产能扩张与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盈利突破,而华虹公司则因成本压力面临阶段性挑战。大基金的减持行为不仅体现了资本对行业周期性的动态调整,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敲响警钟——需进一步强化技术竞争力并应对市场波动风险。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持续演变,头部企业的战略选择与资本动向将继续影响行业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