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4月国内一级市场融资额同比腰斩背景下,股权投资机构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度持续攀升。作为早期投资头部机构,梅花创投当月以7起新增项目备案创下年内新高,并通过战略加码机器人赛道展现差异化布局策略。从卫星互联网到智能物流解决方案,这家管理百亿规模的基金正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模式,在行业洗牌期抢占技术制高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境内私募股权基金备案数量同比微增19.6%,但融资总额却较去年同期缩水52%。在总量紧缩的环境中,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赛道合计吸引超85%的资金流入。梅花创投当月新增7起投资事件,其中6家为早期科技企业,单笔平均投资额约4,483万元。这种"以量补价"策略既符合监管引导中小基金向细分领域聚焦的政策导向,也反映出机构在硬科技赛道的长期价值判断。
通过盐城黄海梅花汇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注册资本5亿元)等新设基金,该机构持续加码智能制造核心领域。统计显示其2025年重点布局项目中:
卫星互联网:某商业航天公司完成两轮过亿融资,投后估值突破10亿元;
智能物流:劢微机器人B+轮融资获超额认购,累计获得机构追加注资超3亿元;
具身智能:联合产业资本推动某机器人企业半年内实现近亿元融资闭环。
这种"技术穿透式投资"模式既覆盖硬件研发、算法优化等基础层,又延伸至物流仓储、家庭服务等场景应用端。
某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在4月与智能装备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共同开发物流场景解决方案。该企业在天使轮融资阶段即获得头部机构加持,并在后续融资中保持估值增长动能。通过"研发生产市场"全链条资源整合,这家成立不足一年的企业已构建起从运动控制到成本管控的完整技术护城河。
总结:
在行业融资环境承压背景下,梅花创投以高频次、小单量的投资策略,在机器人赛道完成多点布局。其通过联合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设立专项基金、强化核心技术投资、推动产业协同等组合动作,既为被投企业注入发展动能,也为自身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壁垒。随着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这种聚焦"硬科技+场景落地"的打法或将成为中小机构突围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