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通用机械 资讯详情
2025年机器人市场分析: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与市场拓展
 机器人 2025-05-07 14:50:45

  2025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39%,相关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2025年,成都力争将核心产业规模提升至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的推动下,成都的机器人企业正积极探索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成都研发”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一、机器人技术创新助力市场拓展

  《2025-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期发布的执行系统Raydiculous-1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最新突破。该系统无需人工干预或遥控,即可自主完成跨空间任务规划推理。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赋予机器人更聪明的“大脑”,使其具备理解、推理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也为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替代人类完成复杂任务奠定了基础。

  在电商领域,机器人技术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自研的“晓模型XPT”能够自主调用和学习知识,生成高质量且富有温度的对话答案。在2024年“双十一”期间,该公司的电商客服机器人助力爱玛科技集团客服团队实现高效回复,显著提升了客户满意度。通过技术创新,成都的机器人企业正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从家庭服务到商业应用,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助手。

  二、机器人产业全球化布局加速

  机器人市场分析提到成都的机器人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显著成绩,还在全球化赛道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恒图科技的生成式AI工具Fotor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突破6亿,跻身全球AI应用前25强。明途科技的WorkBrain模型则将智能决策能力输出至东南亚、中东市场,为2000多家政企客户提供了“数字大脑”。这些企业的成功出海,不仅验证了成都机器人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成都研发”走向全球市场架起了桥梁。

  在全球化布局中,成都机器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逐步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例如,恒图科技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用户体验,使其生成式AI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明途科技则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地区政企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这些案例表明,成都机器人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不仅注重技术输出,还通过本地化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

  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配送机器人正在模拟楼宇环境中进行通行测试,展示了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应用能力。该公司研发的配送机器人能够顺利通过闸机、电梯和转角,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目前,越凡创新的机器人产品已落地50余座城市,服务超过6000万消费者。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成都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实力,也展示了成都“政府引导—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市场反哺”的产业生态优势。

  成都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正在加速推进。例如,中科源码依托中国科学院的技术转化和成都市的政策支持,聚集了3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行者AI则基于海量数据打造适用于数字文化产业的多模态大模型,进一步提升了成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水平。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正聚焦创新联合体,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盟,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组建不少于10个产业创新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协同攻关,集中培育多智能体、基础大模型、智慧航空、智慧医疗、警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细分产业集群。

  四、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助力产业发展

  近日,天府绛溪实验室与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的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在成都揭牌。该中心依托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深度链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资源,汇聚全球具身智能领域专家,联合产业链头部企业技术骨干,聚焦具身智能数据、机器人训练平台、核心软硬件攻关三大方向,开展前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生态构建。

  该中心将围绕具身场景中心、具身数据中心、大脑中心、硬件整机中心四大核心任务进行布局。其中,具身场景中心将构建多场景训练场,加速技术验证与数据积累;具身数据中心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训练数据资源池和数算协同服务;大脑中心将攻关自主决策算法与大模型技术,助推场景落地应用;硬件整机中心将突破高性能控制器等核心部件。通过这些布局,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将全力突破大规模数据治理、数据算力协同优化、具身智能大模型训练等“卡脖子”难题,为成都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总结

  2025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技术创新为机器人赋予了更聪明的“大脑”,使其能够完成复杂任务并走进更多应用场景;全球化布局加速了“成都研发”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了成都机器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化发展则通过政府引导、高校研发和企业转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多智能体、基础大模型、智慧航空、智慧医疗等细分领域的发展。随着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成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瓶颈将得到进一步突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机器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