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贵州省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5年4月,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大关,占总电源装机的32%,成为省内第二大电源,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贵州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更为全国能源低碳转型贡献了区域经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装机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自2013年贵州新能源起步以来,以风电和光伏为核心的产业布局持续发力。初期装机容量仅134万千瓦,截至2025年4月,这一数字已突破3000万千瓦大关,较发展初期增长超20倍。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底全省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将不低于400万千瓦,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支柱地位。这种跨越式增长既源于政策支持,也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
为确保新能源项目高效接入,电网企业持续简化流程、强化技术支持。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主动对接业主需求,提供系统方案指导与问题反馈跟踪,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通。例如,在铜仁市某风电场建设中,24台风电机组的并网效率显著提升,年均输送绿色电力超亿千瓦时。这种源网协同模式有效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贵州同步推进新型储能设施建设,装机规模已达244.5万千瓦/489万千瓦时。通过“低谷充电、高峰放电”的运营模式,储能系统显著提升了电网调峰能力,助力解决风电、光伏的间歇性难题。数据显示,储能技术的应用使新能源消纳率提升近15%,为构建稳定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奠定了基础。
总结
贵州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3000万千瓦,标志着该省在绿色低碳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从装机容量的跨越式增长到并网服务的流程优化,再到储能系统的高效支撑,这一系列成果既体现了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也为全国能源结构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未来,随着新增400万千瓦目标的推进,贵州将持续释放新能源潜力,为实现“双碳”战略注入更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