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容量(14.4亿千瓦),成为新增电源的绝对主力。这一里程碑标志着电力行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但同时也面临消纳压力、技术竞争与市场机制创新等多重考验。2025年作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周年节点,新能源装机增长与电力系统变革将深刻影响能源结构与经济发展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装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4.3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60%,新能源装机以82.6%的增速(3.6亿千瓦)成为增长核心动力。截至年底,14个省份已将新能源列为第一大电源,但弃风率和弃光率分别出现回升至7%和超过10%的区域,凸显消纳能力与装机规模的矛盾。预计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将突破3亿千瓦,推动非化石能源总装机占比升至60%,进一步强化其在电力供应中的支柱地位。
尽管新能源装机量激增,但行业面临多重发展瓶颈。2024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同比分别下降0.7%和1.2个百分点,局部地区弃电现象加剧。同时,光伏全产业链价格全年下跌超35%,企业利润承压,技术同质化竞争导致产业内卷。数据显示,多晶硅、组件价格降幅均超过30%,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未来需通过市场机制优化与技术创新提升全生命周期效益。
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将初步建成。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后,其电价与收益模式面临重构。跨省跨区交易机制亟待完善以匹配西部绿电资源与东部算力需求,例如通过峰谷电价引导错峰用电、绿电直供协议减少弃风弃光。预计2025年全国算力基础设施用电量将达3600亿千瓦时,需依托市场机制推动新能源与储能、火电等主体协同参与交易,实现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全社会用电量持续攀升至9.85万亿千瓦时(2024年),预计2025年将突破10.4万亿千瓦时。AI算力、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用电增速显著,如大数据中心年耗电超3600亿千瓦时,5G基站用电达1400亿千瓦时。西部地区70%的可再生能源装机与东部不足40%电力自给率形成鲜明对比,亟需通过跨区域绿电调配与储能技术突破,破解“资源富集区消纳难、需求密集区供电紧”的结构性矛盾。
结语
2025年是我国新能源装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之年。在装机构成新增电源主体的同时,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阵痛。通过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跨区域资源配置、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新能源产业有望突破发展瓶颈,在保障能源安全、支撑“双碳”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