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成为观察政策成效和消费潜力的重要窗口。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信用卡作为消费金融的核心产品,在推动消费升级和释放消费潜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五一期间的消费数据和市场表现,可以清晰地看到消费信心的提振、消费潜力的激发以及市场活力的恢复。
信用卡作为兼具支付和信贷功能的高频使用产品,在推动消费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产品,有效打破了借款人的当期预算约束,助力释放潜在消费需求。金融监管部门实证测算表明,引入消费金融产品后,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至30%,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失衡问题长期存在。2000年,我国总消费占GDP比重为65%,其中居民消费占比47%;到2010年,消费占比明显下滑,总消费和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分别降至50%和35%;虽然2024年这两个指标回升至57%和42%,但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占比仍显著偏低。
服务消费成为内需增长的重要潜力点。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彰显出决策层对服务消费提振经济作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4月以来,中央已发布多份服务消费相关政策文件,多领域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信用卡在服务消费领域的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优惠,进一步推动了服务消费的增长。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在历经20年的发展后已步入成熟期。自1985年发行国内首张信用卡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目前,商业银行仍是消费金融市场主要供给者,信用卡和消费贷款是其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
近年来,受居民消费需求低迷的影响,消费金融市场的扩张速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而,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有望推动消费对GDP贡献率的提升,同时,消费需求的回暖也将为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信用卡业务通过产品多样化、客群精细化经营以及线上线下场景的深度融入,成功抓住了消费升级的新机遇。
消费信贷在推动消费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消费信贷,消费者可以在即期收入水平较低但预期收入较高时,增加即期收入,平滑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水平。即使在预期收入有降低可能性时,消费者仍然可以选择消费信贷来保持即期消费水平不会锐减。
当前,在消费信贷行业格局中,商业银行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主体,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是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传统商业银行主要面向中高收入优质客群,力求在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收益。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以及互联网平台将目标客群锁定在中低收入、长尾客户等传统商业银行难以广泛覆盖的群体。
信用卡业务在推动消费升级中不断创新。针对不同客群,银行推出了多元化的信用卡产品体系。例如,针对商旅人士推出的联名信用卡,满足其出行及住宿需求;针对年轻客群推出的颜卡系列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在场景建设方面,银行深耕“食住行娱购”等民生消费场景,以品牌消费活动为抓手,强化场景获客,优化金融服务体验。
通过支付满立减、代金券、平台到店优惠等多种产品组合,银行不断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截至报告期末,某银行信用卡已与全国超过6000个商户品牌建立合作,覆盖门店超过40万家,活动参与客户约1200万户,上线商圈近1500个。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