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煤矿的生产效率,还大幅提高了安全水平,为能源稳产保供提供了坚实保障。然而,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煤矿面临设备可靠性不足、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摊派式”建设现象,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煤矿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山西为例,截至目前,该省已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超1500处,智能化煤矿超200座。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实现了“采煤不见煤”的常态,还大幅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使矿工能够在更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在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双柳矿,8206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该矿进入了单刀割煤量超千吨的高效开采时代。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智能化采煤工艺,可采长度798米,蕴藏可采储量106万吨。其300米超长切眼设计,单刀割煤量1068吨,进一步提升了开采效能。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显著提高了煤矿的安全水平。在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官地矿,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围栏”技术,所有井下生产动作均实现了实时监控,重要生产设备在人员异常进入时会自动停止运行,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数据显示,2024年山西煤矿在井下危险作业区域安设“电子围栏”2.3万套,淘汰了接力运输小绞车3600多部,运输事故比2023年下降了36.7%,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尽管智能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煤矿在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设备可靠性不足、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一些煤矿持续上马智能化设备,但由于地质条件、矿井需求等因素,部分设备的可靠性仍需加强。
以“一键启停”控制系统为例,理论上,这项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井下情况复杂,设备的可靠性有待提高。采煤机启动之前,必须先把运输皮带打开,否则割下来的煤挤在一起容易出事故,破碎机、转载机等设备需要提前准备就绪,否则无法运输。为了保证可靠,过去这一套流程的重要环节全靠人盯守,每一个前置程序完成后通知调度室,再由调度室通知下一个程序开机。“一键启停”相当于把所有的程序集中排序进行智能控制,但由于担心设备可靠性不够,少有煤矿真的敢用,因为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就会酿成事故。
此外,部分智能化系统存在闲置现象。以“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为例,在智能化建设评分指标中占有35分,也是智能化验收中较容易通过的一项,许多煤矿争相上马。然而,实际生产环节的数据收集、处理、应用难度大且没有好的应用模型,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经常验收过后就闲置了。
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个别地区出现了“摊派式”建设现象,给煤矿正常生产带来了较大压力。一些煤矿地质条件差,综采工作面倾角较大,并不适宜建设智能化项目。然而,相关部门要求这些煤矿也要上马智能化项目,导致智能化设备建而不用,高投入难以转化为高产出。
以一家国有煤炭企业煤矿为例,该矿地质条件差,综采工作面倾角较大,并不适宜建设智能化项目。然而,相关部门要求该矿今年也要上马智能化项目。对照初级智能化要求,改造一个掘进工作面最少要投入3000万元。4G+Wifi等实用改造确有必要,近两年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智能化应用也在持续推进,但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即便通过验收,智能化设备可靠性不高,只能闲置。
为了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破除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阻碍。首先,智能化建设应由点及面,避免“一窝蜂”现象。不同的技术各有所长,所适用的地质条件也不同,应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有序推广,提高智能化设备的利用率。
其次,应明确智能化设备的准入门槛,提高产品的有效性。当前,智能矿山建设拥有较大市场,但市场上相关产品良莠不齐。有些设备属于“首台套”或者定制产品,难以衡量准确价格,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产品披着智能化的外衣,但对提高生产效率帮助不大。应明确市场准入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有效性。
最后,应明确煤矿企业的主体责任,建立推动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并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推动责任落实落细。以山西为例,该省能源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煤矿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了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的定义,指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煤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分析决策、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使其稳定、可靠、持续地运行。这一规定,从政策层面上明确智能化的运行要求,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总结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产业本质安全的必由路径,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煤矿面临设备可靠性不足、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摊派式”建设现象。为了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从有序推广优质智能化设备、提高设备产品的有效性、夯实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等方面入手,竭力破除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阻碍,推动煤炭产业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