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特别是在钢铁行业,通过“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企业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北京一家被评为全球“灯塔工厂”的钢铁企业为例,其智能化改造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为其他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子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在北京顺义的一家钢铁企业,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板生产线全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了21.2%,能够生产最高端的汽车用钢板。冷轧车间内,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了数十个重体力劳动和环境恶劣的岗位。车间顶部的起重机通过5G技术实现远程操控,地面钢卷进料由机器人自动完成,质检实验室内,AGV小车通过机械臂将待检材料精准移送至检测设备,全流程实现无人化作业。
这家工厂的智慧管控中心是其核心管控大脑,所有生产、质量、仓储、物流、能源环保安全等业务都在这里进行集中管理。在控制中心,系统操作员通过控制台下达指令,中央大屏实时显示全厂运行数据。依托大模型技术,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库装车的全流程均已实现自动化。其中,镀锌工艺是核心环节,尤其是汽车板生产对镀锌精度要求极高。通过AI智能模型,锌层厚度均匀性从原来的90%提高到99.9%,厚度可以控制到头发丝厚度的十分之一。
通过AI智能模型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这家工厂实现全员劳产率提升11%、生产周期缩短18%、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21%、新产品开发时间缩短31%。同时,利用能源数据采集和高阶模型分析,工厂实现了单位能耗降低10%、单位产品碳排放降低5%。今年一季度,作业效率、产品质量、产线稳定性同比均有所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汽车板量同比提高了7%以上。
以这家钢铁企业为缩影,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正以“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破局突围。数据显示,2024年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549.68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0.61%;吨钢可比能耗降至480.96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1.75%。龙头企业构建起“5G+工业互联网”平台,AI视觉质检、数字孪生炼钢等200余项场景应用落地,使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突破98%,生产效率提升25%。通过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碳追踪,单产线年度减排二氧化碳达12万吨。
今年一季度,电子、汽车、机械三大领域齐头并进,加速工业经济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装备制造业表现亮眼,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拉动作用突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比上年全年加快3.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加快0.8个百分点。创新驱动下,装备制造与高技术产业正成为工业升级双引擎。
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绿色转型,我国钢铁行业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电子、汽车、机械等领域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增长。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传统制造业将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