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核准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山东海阳三期工程、广东台山二期工程、广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这是自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标志着核电审批进入常态化阶段。以单台国产百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约200亿元的投资规模计算,此次新核准机组的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为核电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核电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作为国内核电产业链的重要基地,上海在新获批的10台机组前期项目招标中表现突出,已承接各类合同金额超500亿元。上海拥有国内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核电产业链,涵盖近200家核能相关企业。这些订单的获取,充分体现了上海核电产业在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综合实力。
在研发设计和工程总承包方面,上海企业承担了海阳三期2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总承包任务,并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代CAP1000技术。同时,上海企业还为霞浦一期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展现了其在核电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设备成套供货方面,上海企业持续巩固核电装备制造优势地位。此次新核准项目中,上海企业承接了2台CAP1000全厂仪控设备供货合同,并成功中标核主泵、堆内构件、蒸发器、压力容器等各类核岛主设备19台(套)。此外,上海企业还获得了常规岛TG包、核电仪器仪表、核二三级泵设备、核岛容器、核级电气仪控设备等大量订单,充分展现了其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全面实力。
核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核电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无损检验等环节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确保设备质量达到国际最高标准。这不仅降低了核电建设成本,也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核电产业曾经历了一段低谷期。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暂停了核电项目的审批,并对在建核电站进行了全面审查。此后八年间,核电审批长时间处于低谷,仅在2015年重启了沿海核电项目。2019年,核电审批重回正轨,发展节奏逐渐恢复正常。
近年来,随着核电审批的常态化,产业链进入订单高峰期。多家企业表示,在手订单已排到几年之后。这不仅为核电企业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核电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核电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兜牢核电安全保障网。
核电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运转和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安全的关键。设备制造作为核电建设的首要环节,必须确保每个环节的高质量,才能为整个核电项目的高质量提供保障。
我国核电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为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力。上海作为国内核电产业链的重要基地,承接了超500亿元的订单,展现了其在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综合实力。核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核电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必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确保核电产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