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的双重驱动下,中医药正逐步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深圳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前沿阵地,通过“中医药+AI”等创新模式,以及标准化制定的探索,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深圳,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取得显著成果。某中医院率先完成了AI系统的本地化部署,并计划开发脉象识别、舌象分析等智能模块。这些模块通过算法解析中医四诊数据,为医生提供辨证施治的辅助建议,推动“千人千方”的中医精准医疗落地。此外,医院还构建了中医经典方剂知识库,结合患者体质特征智能匹配个性化药方,极大提升了诊疗效率。
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某中医院光明院区实现了从“门诊开具入院证”到“病区登记床旁结算”一站式办结仅需5分钟的全流程无纸化操作。病区内,AI语音控环境、床旁智能终端健康引导、智能输液0.1%误差、无感体征监测15秒预警异常的“智慧生态网”时刻在线,为患者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过去,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往往依赖经验,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制约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中药材在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和疗效评价等方面也尚未形成标准化体系。
在深圳,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已提上日程。某医院连续六年在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监测中斩获最高等级A+,稳居全国前5%。这一成绩为深圳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有专家建议,以该医院和某中医药企业为引领,深圳可在院内制剂标准化领域率先有所作为。此外,制定相关标准后,还可以将港澳传统名剂引入深圳的产业化体系,在大湾区进行生产。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还需要跨界融合,构建多元发展生态。某医院副院长表示,利用AI赋能中医药,将知识挖掘数字化、研发生产智能化、服务生态智慧化,是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重要路径。
除了AI,还有专家建议通过“中医药+文旅康养”“中医药+教育传播”的方式,激活消费新场景、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例如,某中医院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了艾灸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算法和自主深度学习,精准识别穴位,并根据不同症状实施5种古法灸法,为患者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院内制剂是中医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医院院长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需监管和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优质合格中药才能治好病”;扶持院内制剂开发和临床使用,推动院内制剂成果转化。
目前,不同医院的院内制剂质量参差不齐,亟须制定相关标准。有专家建议,以某中医院和某中医药企业为引领,深圳可在院内制剂标准化领域率先有所作为。此外,制定相关标准后,还可以将港澳传统名剂引入深圳的产业化体系,在大湾区进行生产。
总结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中医药+AI”等创新模式,以及标准化建设的探索,深圳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中医药产业将继续在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的双重驱动下,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全球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