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其他 资讯详情
北京养老服务立法:为“老老人”与失能失智群体提供精准保障
 养老 2025-04-28 03:25:1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数量已达514万人,占总人口的23.5%,标志着北京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的规模持续扩大,老年照护、就医、助餐等刚性需求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一挑战,北京市启动了《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的立法工作,旨在通过法规形式破解养老服务领域的痛点难点,构建多层次、精准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聚焦老年人需求,强化兜底保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养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条例》的立法思路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关注“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的需求。针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助餐助急等最突出的问题,通过立法强化兜底保障,为老年人提供贴心、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着眼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协同联动

  在养老服务工作中,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各尽其责至关重要。《条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通过系统化的协同联动,实现养老服务事业的整体优化与高效运行,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三、解决实际问题,破解痛点难点

  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如城区与郊区养老服务设施错配、普惠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医养结合水平有待提升等。《条例》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其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条款,以法规形式破解养老服务领域的痛点难点堵点,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四、立足首都特色,打造服务品牌

  作为首都,北京在养老服务领域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条例》立足首都战略定位,充分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高标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面,力求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展现首都养老服务的良好形象。

  总结

  《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的立法工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通过聚焦老年人需求、明确职责分工、解决实际问题、立足首都特色,北京市将构建起多层次、精准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老人”和失能失智群体提供更加贴心的保障。这一立法不仅有助于破解养老服务领域的痛点难点,也将为全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养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