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多个核电项目,核电产业的高景气度得以延续。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核电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涉及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广东台山核电二期、浙江三门核电三期、山东海阳核电三期和福建霞浦核电一期,共计5个工程、10台新机组。这些机组均计划采用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其中8台为华龙一号机组。自2022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四年年均核准10台以上核电机组,核电建设在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常态化核准建设。
核电投资规模巨大,内部结构精密复杂。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三代机组单GW投资额在200亿元左右,本次同时核准10台第三代核电机组,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约2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占比超过40%,核岛作为电站核心环节,涉及十余种主要设备,在设备环节的投资占比近60%。由于核电建设对零部件企业资质、项目经验、供应链安全稳定性要求极高,产业链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新进入者短时间内切入供应链概率较低。在此背景下,长周期核电核心零部件环节有望持续受益于项目审批节奏提速。受益于自2019年以来核电项目建设重启、2021年以来核电连续成规模核准,产业链相关公司在手订单饱满,考虑核电订单交付周期,预计行业将迎来业绩景气期。
核能兼具清洁性与稳定供能的双重优势,近年来我国在核裂变、核聚变领域均迎来加速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据相关报告,2024年我国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较上年增长520亿元,创历史新高。在持续推进自主三代核电落地的同时,2024年8月19日核准的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一期工程拟建设2台华龙一号压水堆机组、1台HTRPM600S高温气冷堆机组及配套设施,这也是全球第一台核准的四代气冷堆核电机组,我国核裂变迎来三代规模化、四代逐渐落地的并行发展阶段。2025年,随着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混合堆商业化等产业技术突破,我国核聚变装置落地迎来加速,多个区域装置迭代升级或开启首台套筹备,同时相关平台迎来资金注入,我国聚变产业发展提速,利好产业链核心环节。
核电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因素,包括核电政策变动风险、核电投资不及预期风险、核电建设延期风险、国内外核电安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以及核心零部件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在投资策略方面,建议关注竞争格局稳定、附加值高的核岛设备环节中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核主泵以及核泵轴承等;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单位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的核电阀门环节;技术有望实现突破,国产替代前景广阔的乏燃料储运设备环节;核电运营、核燃料以及核电建设等领域。
总结
我国核电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多个核电项目,核电产业的高景气度得以延续。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核裂变和核聚变技术的不断进步,核电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