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背景下,低碳和绿色环保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皮革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保挑战和转型机遇。2025年,皮革行业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正加速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法律规制和产业升级,皮革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025-2030年中国皮革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双碳”目标的提出,为皮革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规范碳排放核算方法,推进绿色供应链转型。202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出台实施。这些政策文件为皮革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
在“双碳”背景下,皮革行业需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实施节能减排降碳、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举措,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近年来,全球对各个行业的碳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倒逼皮革企业必须提高对碳排放的重视程度。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双碳”绿色是皮革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皮革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皮革行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面临着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排放等问题。传统皮革制造过程中的鞣制、染色及废水处理等环节,一直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皮革行业的环保现状有了显著改善。
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若不把生皮加工成成品革,每年将产生数额相当巨大的生皮废料,因此加工真皮本身就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皮革行业在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集成制革灰皮废肉渣资源化利用工艺、废毛制备蛋白填料技术、含铬皮革固体废物生产蛋白类复鞣填充剂和铬鞣剂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一些企业还开发了配套集成设备,将制革生产过程中的皮革废碎料加工成胶原蛋白基填料和具有良好复鞣性能的含铬复鞣剂,回用于复鞣填充工序,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头部皮革企业对碳足迹、碳排放、绿色环保等更是相当重视,积极对外塑造绿色企业形象。例如,明新旭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注重提升皮革绿色制造技术,倡导减排减碳甚至“负碳”,工厂积极运用太阳能,广泛研发并采用水性超纤等环保无污染的材料。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少水制革、废液循环使用到固废可再生利用,在生产工艺的前中后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制革”理念的实现。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全球碳足迹认证正逐渐由自愿认证转向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认证。特别是欧盟推出的产品环境足迹(PEF)评价体系,已成为多项欧盟法规强制要求的唯一采用的产品碳足迹/LCA体系。这对我国皮革行业来说,建立和国际接轨的“双碳”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尚未有完善的针对皮革行业的“双碳”管理法律法规,但国家层面已经有相对全面的“双碳”环保管理文件及相关规定。2023年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碳排放检测数据和报告造假入刑,满足环境监测新领域的实践要求。
政府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企业减排的责任和义务,引导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碳排放。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促进碳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碳中和提供稳定支撑。同时,政府可以建立碳排放监测和核算机构,监督和规范碳交易市场的运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24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5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标志着产品碳足迹管理正式进入中国碳中和政策体系。皮革行业现状分析指出,皮革行业数据库的作用不只是应对贸易壁垒,还包括支持产品和技术的分析改进。通过全面、客观地评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数据库可以发现皮革行业碳减排的潜力,为皮革企业改进工艺、开发低碳技术、转向低碳生产提供支持,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5年,皮革行业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正加速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法律规制的双重推动,皮革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相关部门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完善皮革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体系,推动皮革企业深刻践行“双碳”战略,不断完善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为代表的绿色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下,皮革行业只有紧跟政策指引,加速双碳进程,才能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