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无人机物流、低空观光、智能巡检等应用的快速发展,低空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在这一过程中,低空智联网络作为关键基础设施,正通过5G/5GA、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低空飞行提供安全、高效的通信保障。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新建36万个低空通信基站,总投入超过千亿元,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通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低空智联网络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通过整合5G/5GA通信、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以及雷达监控等技术,低空智联网络构建了一个天地一体化的数字化运行环境。这种网络不仅能够实现智能化空域设计和航路规划,还能为低空飞行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实时通信服务。例如,在北京延庆的通感监控平台上,一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4K摄像头画面可以通过5GA网络实时回传,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网络传输时延降低至50毫秒以内。这种高效、稳定的通信能力,为低空飞行“看得见、飞得起、管得住”提供了重要保障。
低空智联网络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持续创新。目前,5GA通感一体化网络已成为低空通信的重要技术方向。通过“时频空”三维协同感知算法,一个5G基站可以同时追踪超过90个移动目标,显著提升了低空飞行的管理效率。此外,双频组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无人机在300米高度飞行时的网络性能。未来,随着6G技术的研发和部署,低空智联网络将实现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通信能力,为低空经济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提供更强支持。
政策层面的支持为低空智联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相关规划,2025年将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并适度超前布局低空智能网联等基础设施。地方层面也在积极行动,例如江苏计划推动5G/5GA、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技术的研发,加快星地融合通信网络建设;大连则计划在2025年实现重点区域低空飞行航线的全域覆盖,并落地50条以上智联网全覆盖航线。这些举措将显著提升低空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
在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通信运营商和相关企业正加快技术创新和网络建设布局。例如,某运营商已构建覆盖42条低空航线的数字能力底座,部署超过500个通感一体基站,服务13万架行业无人机。未来,该运营商计划打造低空通信网、低空导航网、低空感知网“三张网”,进一步发挥5GA通感技术优势,探索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为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强支持。另一家运营商则致力于攻关超低时延、高精定位、密集感知等关键技术,推进空天地海一体化创新。
低空智联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低空通信基站、感知设备、导航设施等。随着低空物流、城市治理、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低空智联网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以目前5GA基站数量和未来6G基站数量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建设低空通信基站,到2035年,新建低空通信基站数量预计达到36万个,总投入预计达到1110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将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总结
低空智联网络作为低空经济的数字化底座,正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企业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安全的低空通信体系。随着5G/5GA、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低空智联网将为无人机物流、低空观光、智能巡检等应用场景提供更强支持。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