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4月中旬,全球天然橡胶市场在商品普跌背景下迎来显著调整。上期所RU合约不仅出现单边价格波动,其期限结构更呈现罕见的强Back式收敛特征。这一现象背后是全乳胶供需动态、产业政策及国际市场联动的复杂交织。本文通过多维度视角解析近期市场变化逻辑,并展望未来价差结构演变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橡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4月21日,RU2505RU2509价差收窄至35元/吨,而RU2509RU2601价差达755元/吨。这一结构与近年常态形成鲜明对比:过去十年RU合约普遍维持远期升水,但2023年后波动显著放大。本轮Back收敛呈现两大特征——首次在下跌行情中形成供不应求信号,且季候性表现突破历史规律(往年Back多集中下半年)。
全乳胶作为RU交割核心标的,在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占比不足3%(年均约30万吨),其定价受制于两大维度:
1. 总量层面:国内云南、海南产区天气条件良好,开割进度正常;
2. 结构性竞争:与浓缩乳胶(浓乳)共享胶水原料,价差变动直接影响生产分配。
全乳胶需求端除轮胎工业刚需外,政策性收储成为重要变量。例如4月15日的储备政策实际收储8.03万吨全乳胶(计划量8.52万吨),直接消耗现有RU仓单约40%(当前仓单总量20.2万吨)。这一行为虽不改变全球供需基本面,但通过短期需求注入强化了近月合约支撑。
强现实基础体现在:
工业消费韧性:老全乳库存自年初持续去库(周均超3000吨),当前库存31.44万吨,同比增17%,但对越南3L胶深度贴水仍推动终端消化;
政策收储补充:2025年首次收储落地后,近月合约获得额外需求增量,仓单消耗预期增强。
弱远期预期则源于: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需求悲观情绪传导至NR(20号胶)价格;
RU单边下跌压制制胶厂开工意愿,云南胶水价较3月底跌15%;
浓乳与全乳价差收窄(4月从4450元/吨降至3600元/吨),暗示原料分流压力短期缓解但未根本解决。
短期视角(13个月):收储落地后需求驱动边际减弱,RU期限结构或逐步修复向传统升水状态靠拢。
中期维度(612个月):九一价差波动受关税政策及储备节奏影响显著,预计区间为700至1300元/吨。若美国对泰国产能实施实质性限制,远月合约或因供应担忧重新走强;反之若政策缓和,则现实端压力将主导结构修复。
长期视角(年度以上):在储备周期结束后,全乳胶供需矛盾仍需依赖产业自身调节。当前国内年均老全乳库存超30万吨,而终端消费增速有限,预计远期升水将回归稳定通道以平衡供应过剩压力。
总结
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强Back收敛既是短期政策与需求的共振结果,也是中长期供需矛盾的缩影。全乳胶作为RU核心标的,在20号胶主导的价格体系下,其价差结构始终反映着原料竞争、工业刚需及战略储备的动态平衡。未来市场走向将取决于关税政策对全球供应格局的重塑力度,以及国内收储节奏与产业库存消化效率间的博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