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零售 资讯详情
上海在全球贸易变局中的战略应对与机遇把握
 贸易 2025-04-21 06:48:43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与多边主义的挑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在应对国际贸易风险、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通过巩固总部经济、引育国际经济组织、善用国际友城资源,上海正积极探索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新路径。

  一、强化总部经济,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贸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上海作为总部经济的发源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截至今年2月累计分别达到1027家和597家。2024年,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近6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76亿美元,引资规模保持高位。

  为应对国际贸易风险,上海需进一步发挥总部经济的集聚优势。首先,构建以总部为核心、产业融会贯通、资源要素集聚的生态圈,形成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龙头、各类总部协同互补的集群生态。其次,探索离岸贸易、跨境电商和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释放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发展潜能。最后,深入推进全球营运商计划和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本土企业在技术转化、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二、引育国际经济组织,扩大制度型开放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要集聚地。截至目前,世博地区已吸引20余家国际经济组织入驻,涵盖国际仲裁、专业枢纽、行业规则制定和航运功能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组织在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扩大制度型开放和化解国际贸易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充分发挥国际经济组织的优势,上海需重点聚焦以下方面:一是利用国际经济组织的论坛和对话机制,提升上海企业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二是推动国际经济组织成员机构拓展合作网络,强化本土企业与国际性专业机构的联动;三是吸引和培育与上海功能优势和重点产业高度契合的全球性、权威性专业标准组织和仲裁机构;四是依托国际经济组织关注国际新兴前沿产业相关政策法案,加强对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信息等领域的解读和研究。

  三、善用国际友城资源,构建高水平双边经贸关系

  上海已与59个国家94个市(省、州、道、府、县或区)建立了友城关系,是我国全球“朋友圈”最大的城市之一。这些国际友城在文化交流、产业合作、贸易往来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鹿特丹作为最早与上海结好的欧洲城市之一,港口航运合作一直是两市合作的亮点与基础。

  为防范和应对国际贸易风险,上海需充分利用国际友城资源。一方面,梳理各类国际友城优势资源,围绕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绿色贸易和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深化开放合作,签署专项备忘录,推动相关案例落地;另一方面,以国际友城为纽带凝聚共识、扩大试点范围,积累实践经验,为有效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积蓄“友城力量”。

  在全球贸易变局中,上海通过巩固总部经济、引育国际经济组织、善用国际友城资源,展现了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战略智慧与行动力。未来,上海将继续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为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国际经贸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贸易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