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林 资讯详情
2025年土壤检测行业分析:健全标准化顶层设计
 土壤检测 2025-04-18 10:59:25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开展,土壤检测在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生态修复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5年,土壤检测行业在技术、标准和应用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现行土壤检测方法标准的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土壤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土壤检测指标及方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土壤检测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土壤检测项目众多,主要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等;有机物检测方法则有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等。这些方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土壤质量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土壤检测方法标准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保护和整治力度,土壤检测方法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国家标准和环保行业标准侧重于土壤污染物的检测,农业和林业行业标准则主要关注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及理化指标的检测。目前,土壤检测中较为可靠成熟的是国家标准和环保行业标准。农业行业标准中,无机元素及其有效态测定和土壤理化指标检测的方法分别为21个和15个;林业行业标准中,无机元素及其有效态测定和土壤理化指标检测的方法分别有15个和13个。

  三、土壤检测存在的问题

  方法标准亟待更新

  土壤检测方法整体更新缓慢,部分标准方法未及时修订。例如,国标GB/T 17138、GB/T 17139和GB/T 17141于1997年颁布,至今近30年未更新修订。这些标准在分析样品时需要频繁更换元素灯,工作效率低,相较于ICP-MS等新技术,差距明显。此外,土壤中8种有机物666和DDT的测定现行标准采用填充柱法,而更便捷的方法是使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林业行业标准中土壤有效钼的测定标准为LY/T 1259-1999,其中比色法对显色条件要求严格,实际操作难度大,且实验用到的试剂臭味大,影响健康;极谱法虽灵敏度高,但使用滴汞电极会产生大量废汞。

  缺少新增标准规范或普查/调查要求的检测方法

  现行标准未覆盖大量化学品及特征污染物。例如,《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中虽给出甲基汞污染物的风险指导值,但缺少检测方法。全国土壤三普工作中,对耕地园地和林地草地土壤检测指标矿物组成的测定,仅规定了X射线衍射仪法(XRD),缺少检测方法的标准;游离铁和碳酸钙的测定,也缺少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检测方法。

  方法的标准化、系统化方面有待提高

  土壤样品测定时,前处理体系不同,酸消解体系不统一,导致各方法结果不同,难以判定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土壤检测中不同检测项目要求使用的粒径不同,制样重现性差。此外,不同检测标准中同一种元素含量的分析概念不明确,有的是有效态,有的是水溶态,有的是全量,没有统一规定,相互转换关系混乱。

  四、土壤检测合理化建议

  健全标准化顶层设计

  完整的标准化顶层设计包括标准化管理体系、技术组织体系和标准体系等多方面。通过有序归类各项标准,满足各项检测需求,加强各标准的关联,形成完备技术组织体系。对年份久远的标准进行制修订、整理,对标准空白领域进行完善,对新建立的标准进行审核、收录,健全标准化顶层设计,便于对每一个标准的使用、维护和监管。

  建立标准之间的有机联系

  自然资源标准涉及多专业领域,面对标准繁杂的分类,需要建立标准体系中各方法的联系关系。从行业范围、用途管理、资源分类等多方面进行对比联系,构建标准化体系各部分的有机联系。

  加强标准方法的系统性、协调性

  土壤检测方法标准要与土壤质量判定标准相匹配,土壤元素总量、形态和有效态测定方法各有侧重。元素总量要对应国家现行的土壤评价标准体系,保证测定体系相对统一,检测方法一致,结果重现性强;元素有效态能有效评估污染物可能的迁移、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要尽可能反映环境效应。因此,需要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方法标准体系。

  鼓励制定地方标准,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需求

  土壤环境具有地域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如东北的黑土地与华北的盐碱地差异明显。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单一的方法存在普适性差的情况,因此土壤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在较成熟的国标、行标框架下,基于各地区实际应用环境,制定适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标准,明确其与国家标准的相互关联,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

  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标准研制

  土壤检测行业分析指出,随着环境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的更新,需要注重高水平、通用性标准的制定,对标准化不足的领域加大标准化奖励、激励制度,壮大人才队伍,及时填补急需的标准空白,推动标准迭代升级,持续完善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健全标准化与创新协同联动机制,提升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标准技术创新水平。

  总结

  2025年,土壤检测行业在技术、标准和应用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现行的土壤检测方法标准在年份久远、技术落后、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为应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生态发展要求,需要完善土壤标准检测体系,加快各标准之间的整合制定,注重标准制修订、方法验证工作,积极落实“两统一”职责履行,制定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相关标准,促进标准化工作与新兴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出台相关高效的检测标准;加快方法标准的更新速度;加强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以高水平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强化标准化工作支撑和监督考核,保障工作体系高效运行。

热门推荐

土壤检测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