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关系持续深化,两国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成果显著。2024年至今,双边以人民币为媒介的贸易投资结算规模屡创新高,展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本币使用的强劲活力。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中马双方政策协同的成效,也为未来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案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跨境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突破3000亿元,在东盟国家中位列第二,较上年增长29%;其中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规模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16%,占比同期双边本外币贸易结算总量的24%。进入2025年首季度,这一数据延续增长势头,跨境收付金额达1020亿元,同比增幅保持在27%。这些数据显示,人民币作为区域结算货币的地位正逐步巩固,为两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优化资金管理提供了切实支持。
中国与马来西亚自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央行通过持续深化金融合作机制,不断优化跨境人民币使用的制度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联合推动的本币结算便利化措施,包括简化流程、拓宽应用场景等,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接受度。政策层面的支持进一步激发了企业使用本币进行贸易投资结算的积极性,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了更稳定的发展基础。
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数据显示中马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背景下,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凸显了两国在货币互换和金融市场联通方面的潜力。未来,随着更多跨境金融服务创新举措落地,如本币直接投资、债券融资等领域的合作深化,将进一步推动区域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经济转型目标的协同实现。
总结而言,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两国经贸纽带的缩影,更是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成熟的重要标志。通过政策联动与市场驱动双轮发力,双方正逐步构建起高效、安全的本币结算体系,为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提供了韧性支撑。展望未来,在持续完善的制度框架下,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有望在更高水平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并为东盟地区金融合作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