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石油 资讯详情
石化等六大行业强化新污染物源头管控 环评体系升级筑牢生态防线
 石化 2025-04-16 13:35:19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我国化学物质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排放风险日益凸显。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生态环境部近期出台新规,聚焦石化、涂料等重点行业,在建设项目环评环节强化新污染物管控措施,从源头减少新型污染源。

  一、明确六大重点领域 环评制度筑牢防控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石化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生态环境部将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列为首批重点管控行业。针对这些行业的新建项目,要求在环评阶段首先对原辅材料和产品进行新污染物识别。若涉及《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中的14类物质或《斯德哥尔摩公约》限制的化学物质,需结合现行技术规范开展专项评估。对于生产或使用重点管控物质的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将直接亮"红灯"。

  二、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实现多维度协同治理

  新规提出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对已有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明确达标排放指标并纳入排污许可;具备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方法的需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估;即便缺乏质量标准但有检测手段的,也须建立日常监控机制。这种分层管控模式既保障了技术可行性,又避免因标准缺失导致监管空白。

  三、数据支撑精准施策 体现产业转型迫切需求

  我国现有在产在用化学物质数以万计,年新增新化学物质登记量达上千种。仅2021年就批准564种新化学物质,并配套实施500余项环境风险控制措施。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当前污染防控的复杂性,也凸显了强化源头管控的技术必要性和政策紧迫性。

  四、动态更新机制保障治理效能 持续完善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各级单位及时将禁止类项目纳入当地准入清单,并根据新发布的污染物名录和标准动态调整管控范围。同时强调环评审批需严格核查原辅材料清单,确保污染控制措施贯穿设计、施工到运营全周期。

  五、专家建议与政策方向:全过程风险防控

  权威机构指出,对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污染物的治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议通过"筛评控"三位一体策略,统筹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在替代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中平衡环境安全与发展需求。

  总结来看,此次环评体系改革标志着我国新污染物防控进入精准化、制度化阶段。通过强化重点行业源头管控、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推动多介质协同治理,政策组合拳正逐步构建起覆盖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网络。这一变革不仅回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更为全球化学品环境管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热门推荐

石化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