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梯媒广告领域的竞争持续白热化。近日,某头部传媒企业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现金方式,以约83亿元对价收购另一家主要竞争对手的全部股权。这一交易若完成,将终结两大巨头长达十余年的市场博弈,并可能重构中国户外广告行业的生态格局。本文聚焦该并购事件的核心要素,剖析其战略价值、潜在风险与行业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两家公司均为电梯媒体领域的先行者:前者成立于2003年,曾以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身份开启行业先河,现市值超千亿元;后者自2013年转型后快速扩张,在社区场景形成差异化布局。数据显示,2024前三季度前者营收92.61亿元,归母净利润39.68亿元;而后者近三年收入维持在1519亿元区间,累计亏损却达7.98亿元。
此次交易的核心逻辑在于资源整合:前者占据高端写字楼的300万块屏幕,后者覆盖社区场景的60万终端,二者互补性显著。通过合并,广告主可获得从品牌曝光到精准触达的全周期服务,同时双方智能投放系统与传统媒体网络将形成技术协同。公告显示,交易后新实体将在全国构建"高密度+广覆盖"的立体化媒体网络,预计电梯海报点位总数突破360万。
从财务角度看,标的公司当前账面净资产约34.22亿元,此次83亿估值对应142%溢价率。若参考其历史最高210亿元的独角兽估值,本次作价近乎"腰斩"收购。但交易背后的隐忧同样突出:合并后需整合超过50万终端设备,涉及物业合同重签、运营系统对接等复杂操作;双方客户群体存在交叉,可能引发点位资源重复配置与人力成本叠加。
值得注意的是,标的公司近年持续亏损且负债率较高,其股东回报呈现两极分化——创始团队持股部分实现账面增值,而早期投资机构却面临本金缩水风险。对于收购方而言,如何平衡财务压力(交易需承担约20亿元现金支出)与商誉减值风险将成为关键挑战。
数据显示,两家公司合计占据梯媒市场近17%份额,若并购完成将进一步强化头部效应。从竞争维度看,此前双方在价格策略上的激烈争夺(如曾出现5折抢客事件)可能终结,但垄断质疑也随之升级——根据监管规则,此类涉及超40亿元营收企业的交易需通过反垄断审查。
外部环境同样充满变数:短视频平台流量虹吸、线下消费复苏乏力等因素持续挤压传统广告预算。行业人士指出,整合后的媒体网络虽能提升议价能力,但中小客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浮压力,进而影响市场渗透深度。此外,互联网巨头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广告布局加速,或将加剧资源争夺的复杂性。
【总结】
这场83亿元的并购案不仅是两家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更是梯媒行业进入整合深水期的重要标志。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应与技术升级虽具想象空间,但如何化解估值泡沫、管控运营风险、应对市场变化仍是决定交易成败的核心命题。在广告主需求多元化与新兴媒介冲击并存的当下,此次并购能否真正激活行业增长新动能,仍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