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揭示有机产品违规乱象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范围内150批次有机产品开展认证有效性抽查,发现包括葡萄酒、蓝莓酒在内的多类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结果显示,共有4家葡萄酒企业和1家蓝莓酒企业的8张有机认证证书被撤销,涉及企业包括伊春市森骄山特产品公司等5家企业。抽检显示,部分有机葡萄酒检出嘧霉胺、多菌灵等禁用化学农药残留,反映出有机生产环节存在违规用药或污染风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数据透视:有机证书撤销背后的违禁物质问题
本次抽查覆盖酒类、茶叶等七大类产品,共发现11批次产品不符合认证要求。其中,葡萄酒行业成为重灾区:甘肃红桥庄园2款干红、烟台朗斯特歌莉娜有机干红、西班牙BODEGAS IBAESAS的格云淳品光与水干红等均被检出违规成分。值得关注的是,“歌莉娜有机干红”竟同时含有5种禁用杀菌剂,包括烯酰吗啉和戊唑醇;桥畔贵人香有机白葡萄酒也检出4种违禁农药残留。
违规根源:种植污染与加工管理疏漏并存
根据国家标准《GB/T 196302019》,有机生产严禁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仅允许矿物源、植物源等天然杀菌剂。此次抽检暴露的三大违规路径值得警惕:
部分种植者为防治病害,在葡萄园违规喷洒嘧霉胺、多菌灵等化学药剂。这类广谱杀菌剂虽能提升产量,却严重违反有机标准对生态循环的要求。
有机葡萄园若毗邻常规农田,可能因农药漂移或灌溉水源污染引入禁用物质。例如风力传播的颗粒物或受污染的灌溉水,均可能导致有机原料被动"染毒"。
葡萄酒生产常需同时处理有机与常规产品,若设备清洗不彻底、仓储混放等问题未解决,极易造成成品交叉污染。本次抽检显示部分企业共用生产线却缺乏有效隔离措施。
认证撤销带来多重后果:企业禁令与市场整顿
被撤销证书的企业将面临双重限制:其一,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有机认证;若存在故意使用违禁物质行为,则5年禁止重新认证。市场监管总局特别强调,涉事产品必须立即停止标注"有机"标识,相关电商渠道已全面下架问题商品。
此次行动凸显监管部门对有机产业的严格监管态度。数据显示,仅甘肃红桥庄园就被撤销8张证书,其有机葡萄种植基地(约106公顷)同步失去认证资格。西班牙酒庄BODEGAS IBAESAS的245吨原料及加工环节也遭波及,反映出进口产品同样需接受同等严格核查。
行业警示与消费提醒:有机标准需全流程把控
该事件为有机产业敲响警钟:从种植端的生态管理、到生产中的物理隔离,每个环节都关系认证有效性。企业若想维持有机资质,必须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仔细核对认证标志及追溯信息,选择通过正规渠道认证的产品。
市场监管总局此次专项整治不仅净化了有机产品市场环境,更强化了"禁用物质零容忍"的行业底线。未来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强,有机产业或将迎来更严格的品质管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