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一季度,中国金融体系延续稳健扩张态势。央行最新统计显示,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9.7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15.18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多增约万亿级规模。信贷与社融的同步增长反映出政策端稳预期、扩内需的持续发力,同时经济修复进程中的结构性特征亦值得关注。
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长15.1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37万亿元。其中3月单月新增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政府债券发行成为主要支撑项,贡献超万亿增量;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则出现收缩。分析指出,财政资金的加速拨付将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预计对M1货币供应量形成正向带动。
居民端信贷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受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影响,按揭贷款压力有所缓解。3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超两成,二手房交易活跃度持续回升,房地产市场"小阳春"态势明确。部分城市近期出台的购房政策调整(如取消限售、优化公积金支持等),预计将进一步刺激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
面对二季度政府债券集中发行可能引发的流动性波动,分析认为央行存在通过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配合财政实施的空间。从政策导向看,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明确"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方向,若外部环境复杂性上升,货币政策或优先转向稳增长目标,不排除年内再次降准的可能性。
总结来看,一季度金融数据折射出经济修复进程中的多重特征:企业融资需求仍待提振,基建与新动能领域表现突出;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房地产市场筑底回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为后续增长注入确定性。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序化解及新一轮稳增长举措落地,二季度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强,M1增速企稳将为经济内生动能修复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