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通信技术的持续演进,2024年标志着5G毫米波技术在大型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元年,这一突破不仅让高速率、低延迟的无线传输成为现实,也为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面向未来十年的超高速率需求,6G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其中毫米波与太赫兹频段作为核心资源备受关注。近日发布的《6G非对称毫米波太赫兹大规模阵列架构白皮书》,更进一步揭示了该技术路径在6G系统中的战略地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6G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针对6G提出的千兆级传输速率目标,"非对称全数字大规模波束成形架构"被公认为关键技术之一。这一设计通过基站侧采用大规模发射阵列与小规模接收阵列的组合,在终端侧灵活适配对称或非对称配置,实现了性能、功耗和成本的最佳平衡。相较于传统对称架构,该方案在实验室测试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传输速率提升40%以上,每比特能耗降低35%,尤其适用于高清视频传输与工业物联网等高密度场景需求。
频段越高,通信效率的实现难度越大。作为6G重要拓展方向,毫米波(24100GHz)和太赫兹(1003000GHz)频段虽具备海量可用频谱资源,但路径损耗大、器件复杂度高等问题始终制约其应用。通过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实现能量聚焦与空间复用,成为解决上述难题的核心手段。近年来芯片与系统架构的创新成果表明,基于CMOS工艺的新一代射频前端已能在200GHz以下频段稳定工作,为6G系统的商业化铺平道路。
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的价值不仅限于无线传输。其在雷达探测、高精度定位、非接触式传感等领域的共性使能作用日益凸显。例如,通过集成感知功能的大规模阵列架构,6G基站可同步实现高速通信和环境监测;工业场景中则能支持毫米级定位精度的自动化产线管理。试验数据表明,在200GHz频段下,该技术已成功验证了10Gbps以上的传输速率与1米级空间分辨能力。
随着产业链对非对称架构价值的认可度提升,相关技术方案正快速向标准化演进。当前已有多个国际团队将此架构纳入物理层候选方案,并计划在2025年全球6G技术大会上提交首批标准化建议。这种跨行业协作不仅加速了太赫兹芯片、天线模组等关键部件的成熟进程,也为未来十年6G系统的规模化部署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
结语:
从理论探索到规模试验,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正推动通信领域迈向新维度。非对称大规模阵列架构通过突破频谱效率瓶颈,在提升速率的同时优化能效表现,为6G的商业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芯片工艺、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这项融合通信与感知能力的技术有望在2030年前后全面释放潜能,重塑万物互联时代的基础设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