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金融 资讯详情
绿色金融发展步入新阶段 银行业加速提质增效
 金融 2025-04-11 14:40:1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攀升,但2024年数据显示增速显著放缓。这种变化折射出金融机构正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强化环境效益管理与转型金融服务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银行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投后监测和探索高碳行业转型路径等举措,推动绿色金融向纵深发展。

  一、国有大行引领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张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金融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末,六大国有银行及九家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总额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工商银行以6万亿元的规模位居首位,四大行合计占比近八成。从结构看,国有银行绿色贷款占总贷款比重普遍达20%,工行更是超过这一比例,显示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战略深耕。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表现突出,以14%的绿色信贷占比领跑同业。

  二、银行业绿色信贷增速普遍回落凸显转型需求

  与前三年平均35%以上的高增长相比,2024年仅9家银行维持20%以上增幅,国有大行增速集体下滑。尽管基数庞大的四大行仍贡献主要增量,但股份制银行分化明显:中信、光大等保持超30%增速的同时,多数机构增速回落至10%20%区间。这种变化与监管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在最新《实施方案》中不再设置具体规模指标,转而强调提升绿色业务占比。

  三、环境效益管理驱动信贷质量升级

  金融机构开始构建全周期监测体系:邮储银行通过动态评估企业环境信用风险实现精准识别;浦发银行创新推出"绿色算力指数挂钩贷款"等产品,将融资成本与碳排放量直接关联。数据显示,兴业银行碳减排挂钩类贷款规模同比激增325%,反映出市场对环境效益量化管理的迫切需求。

  四、转型金融开辟差异化竞争新赛道

  面对纯绿项目饱和态势,银行业加速布局高碳行业低碳转型领域:建设银行将转型支持纳入高管考核机制;交通银行牵头制定航运业转型标准并落地首笔相关贷款。数据显示,兴业银行转型金融融资余额较上年增长45.8%,中行推出与客户减排成效挂钩的"绿色转型升级贷"产品,这些创新实践为传统行业低碳改造提供了新路径。

  总结来看,我国银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关键转折期。通过强化环境效益管理、拓展转型金融服务边界,金融机构不仅在响应政策引导,更在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随着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完善和产品创新深化,绿色金融将在支持实体经济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热门推荐

金融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