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通用机械 资讯详情
优必选2024年营收创五年新高 人形机器人赛道盈利难题待解
 机器人 2025-04-10 11:30:2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4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优必选交出了一份营收增长显著但持续亏损的答卷。尽管消费级硬件设备成为新增长引擎,人形机器人业务仍面临成本压力与市场挑战,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壁垒更让未来前景蒙上阴影。

  一、营收增长难掩持续亏损 困局中的技术突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优必选2024年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创下近五年最大增幅。但净利润仍为11.60亿元,连续第五年处于亏损状态。从收入结构看,消费级硬件设备贡献突出,智能猫砂盆、宠物喂食器等产品销售额达4.77亿元,同比大增88%。然而,物流机器人与教育解决方案业务增长乏力,分别下滑17.5%和仅微增4.6%,反映传统优势领域面临市场饱和压力。

  人形机器人作为核心战略板块,营收虽同比增长126%,但占比不足11%,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产品单价高达350万元(基于年度交付10台计算),远超行业同类竞品均价,暴露出技术成本难以压缩的现实困境。随着美国市场关税政策收紧,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2.7%的同时,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成本传导压力。

  二、成本控制难题待解 研发投入与市场化的平衡术

  成本优化成为扭亏关键。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240万元,占营收比例降至36.6%,但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仍制约降本空间。数据显示,全球机器人产业约35%的关键传感器、控制器需从日本、德国进口,而这些地区也被纳入新一轮关税制裁范围。

  行业对比显示,某头部企业通过模块化设计与自研零部件实现盈利突破:其产品可扩展功能组件,并将核心部件成本压缩至国际水平的1/3。优必选虽拥有2680项专利和全球首个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储备,但如何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量产优势仍是待解命题。例如,伺服驱动器曾助力公司突破关键零部件瓶颈,但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复杂度要求更高协同开发能力。

  三、政策红利叠加竞争加剧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破局之路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机器人产业年均20%增速目标,多地千亿级产业基金加速布局。行业报告显示,2035年中国市场有望达3000亿元规模,但当前竞争已白热化:2024年人形机器人新品密集发布,某企业以9.9万元定价冲击消费市场;国际对手如亚马逊Digit、谷歌Mobile ALOHA2等加速技术迭代。

  在红海竞争中,优必选需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一方面依托政策支持争取产业链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跨境爆品经验反哺核心业务。管理层透露将重点拓展东南亚新兴市场,并探索工业场景应用。但若无法解决人形机器人成本过高、量产良率低等问题,在关税压力下2025年或将面临更严峻的盈利考验。

  总结

  优必选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共性矛盾:前沿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周期存在天然鸿沟。在政策东风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企业既需延续消费硬件的增长势能,又要攻克人形机器人的量产瓶颈。未来竞争不仅是技术比拼,更是成本控制、供应链韧性与市场策略的立体较量。如何将专利优势转化为规模效应,并在全球贸易变局中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将成为决定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机器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